“問界M7比埃爾法更舒服!”餘承東不懂車?他要的就是這效果!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向外界介紹問界?

它擁有怎樣優秀的設計理念,一臺熱效率多高的增程器,設計師對NVH做了多少最佳化?不好意思,這樣的PPT做出來,一定會被使用者很快遺忘。

即便是背靠華為,營銷的失敗也無法被人記住。

“問界M7比埃爾法更舒服!”餘承東不懂車?他要的就是這效果!

餘承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背靠中國第一研發企業,卻在各種釋出會上放出大話,於是乎被人用“大嘴”稱呼。

大概意思是,餘承東總是在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

事實上,餘承東要的就是這種強烈的反差感,用看似不著邊際的話把華為拉到一個非常熱門的高度,然後擺出行業最強的產品。

當你看到不錯的車型和技術時,餘承東是不是餘大嘴,還重要嗎?

“問界M7比埃爾法更舒服!”餘承東不懂車?他要的就是這效果!

華為是努力研發技術的企業,但華為不是一個愚昧的企業,它懂得如何讓自己優秀的產品展示給更多人,所以有的時候必須要用雷霆手段。

營銷這東西,做成什麼樣都有人罵,餘承東就是吸引火力的那一個背鍋俠。

華為汽車大概也是如此,在問界釋出會上,幾輪下來餘承東的大嘴稱號也被汽車圈所瞭解,但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

“問界M7比埃爾法更舒服!”餘承東不懂車?他要的就是這效果!

餘承東說,問界用的是百萬汽車底盤,續航、油耗、加速都是行業一流。

甩出去的噱頭根本不影響問界車型的市場競爭力,20多萬市場問界M5已經有不錯的認可度,鴻蒙座艙的出現以及技術表現非常OK的三電系統,為產業帶來出色的競爭力。

連續幾個月,問界M5銷量都是20萬以上新能源汽車TOP5以內。

前兩天,餘承東又一套雷霆手段把問界M7推向了新的高度,他說問界M7和埃爾法的舒適度是一樣的。這句話有問題嗎?太有問題了,二三十萬的問界M7怎麼能跟100萬的埃爾法比?

“問界M7比埃爾法更舒服!”餘承東不懂車?他要的就是這效果!

但冷靜一想,又沒有問題。

因為有約束條件,餘承東說的是舒適性,沒有講太多的產品力,事實上你也可以說GL8的舒適性比埃爾法更好,這點同樣沒錯。

畢竟舒適性的幾個核心是減震、座椅、隔音、動力平順性,做好這幾點並不難。我說雷克薩斯ES的舒適性和埃爾法打平,你也沒辦法我,這就是事實。

而且我還可以拿出老款埃爾法來做對比。

“問界M7比埃爾法更舒服!”餘承東不懂車?他要的就是這效果!

餘承東不是不懂車,在這個誰都可以懂車的時代,餘承東作為品牌掌門人不可能做到愚蠢的地步。營銷話術同樣是企業攻堅的利器,看如何用。

餘承東用看似非常低階的言論來挑戰輿論,更像是在用跨界營銷擺爛。

“反正我就這麼說了,反正也沒有違法,而且我說的也是事實”,這就像一顆石子丟向平靜的湖面,激起無數人的討論。

而最終的流量,都將會停留在華為專賣店的問界M7上,看車的人會越來越多,瞭解華為技術的人也會更多。

“問界M7比埃爾法更舒服!”餘承東不懂車?他要的就是這效果!

一旦如此,餘承東的目的就達到了,畢竟新品牌最缺的就是熱度和流量,一旦達成,是不是大嘴還重要嗎?

工程師設計出來的產品和積累研發的技術,一定會被更多人看到,在消費轉型的節骨眼,要的就是輿論碰撞的思維與激情討論的熱度。

優秀的企業絕對不是隻會研發的企業,而是一個會研發、劍走偏鋒營銷的企業,問界迅速走紅到M5銷量穩增,再到今天M7熱議不斷,餘承東“裝傻不懂車式”的營銷,很關鍵。

還是那句話,把釋出會做的平庸很簡單,但做的很離譜,是需要頂住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