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上演搶人潮,網際網路晶片戰爭打響

行業上演搶人潮,網際網路晶片戰爭打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讀懂財經

網際網路大廠在晶片領域的競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據虎嗅報道,位元組已經開出行業的3倍薪資挖掘晶片人才。而其它大廠在晶片領域上的人員招聘及投資仍保持增長態勢。

某種程度上說,網際網路公司在晶片業務上的競爭,可以理解雲計算業務競爭的延伸。具體來說,晶片可以增強雲計算業務的競爭優勢。目前大廠雲計算收入的大頭仍然是IaaS。但IaaS很難形成產品差異化,透過自研晶片降低成本進而降低售價成為雲廠獲取份額的重要手段。而參考AWS,自研晶片是雲廠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

與此同時,從網際網路發展階段看,也到了佈局自研晶片的絕佳時候了。在自身實力上,網際網路公司已經滿足了晶片業務開展的三個條件:技術密集、資金密集、規模密集。再者,網際網路積累的技術資源和業務場景使其自研晶片效率更高,進而更好地支撐公司整體業務的發展。

那麼,在造芯戰中,網際網路公司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呢?

網際網路密集“造芯”

在網際網路強調減員增效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對業務和人員進行裁撤。但晶片業務是個例外,今年以來網際網路大廠仍然對晶片保持著較高投入,甚至有投入增加的趨勢。

從網際網路公司的動作看,大廠也對晶片保持著高強度投入。有媒體報道,近一年時間,阿里在晶片等硬科技領域上的投入超過1200億。

不止是高研發投入,網際網路公司在“搶人”上的競爭也愈演愈烈。有獵頭提到,阿里、位元組、美團等公司對於晶片、雲計算等領域高階人才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公司即使對招聘人員做出50%的加薪,最終的招聘成功率也不足10%。在此背景下,大廠只能透過進一步提高薪資待遇以挖到想要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位元組,此前虎嗅也已經報道過,位元組近期已經開出行業的3倍薪資挖晶片人才。

網際網路“造芯”的決心不只體現在業務動作上,也體現在其投資策略的轉變。今年上半年,在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數量減半的背景下,網際網路公司將主要投資方向轉到硬科技領域,其中晶片領域備受大廠關注。以美團為例,今年二季度,美團一共進行了三筆投資,其中兩筆投資與晶片有關。

網際網路在晶片上的大力投入離不開外部環境的變化。隨著消費網際網路增長紅利的消失,網際網路巨頭只能寄希望於產業網際網路接力增長。由此,相關企業也只能紛紛押注晶片等硬科技,以在產業網際網路的競爭中卡好位置。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以為大廠造芯是為了透過銷售晶片,獲取新的收入增長。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包括騰訊、位元組在內已經有多家大廠明確表示造芯的目的不是銷售,而是自用。比如,騰訊雲與智慧事業群 CEO 湯道生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稱,騰訊造芯的核心思路是基於自身需求,要麼降低成本,要麼更高效地使用基礎設施。

那麼,既然不是為了商業化,大廠造芯還能為其帶來哪些好處呢?

大廠造芯動力:降低成本,推進業務

網際網路公司造芯,既是推動其業務發展的需要,也有基於自身發展階段的考量。

從推動業務發展看,雖然很多網際網路大廠造芯並沒有寄希望直接透過晶片獲取收入,但透過自研晶片,其仍可以推動現有業務的競爭力,最典型的就是雲計算業務。

具體來說,國內頭部大廠幾乎全部入局雲計算。而大廠雲計算業務的收入大頭仍然以IaaS為主,而IaaS很難在產品上實現較大的差異化,因此降價就成為雲計算獲取市場份額的重要方式。

但降價需要成本降低。除了規模化攤薄雲計算成本外,開發最底層的專用晶片也是降低雲計算成本的方式。一方面,儘管自研晶片的前期投入比較高,但在規模化投產後,單片成本一定比集中採購低。另一方面,大廠可以根據自身雲計算特點,開發針對的專用晶片,實現更低成本的計算能力。

參考AWS的發展,自研晶片也是其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2018年11月,亞馬遜AWS釋出首款基於Arm架構的雲伺服器CPU Graviton以及首款雲端AI推理晶片AWS Inferentia。上述伺服器和晶片可提供更低成本的計算能力和更低的執行成本。由此,自有晶片推出後的一年時間內,AWS全年降價次數超過9次,較前一年多了3次降價。

除了推動雲計算等業務的發展,從網際網路大廠的發展階段來看,也到了自主造芯的階段。

首先,網際網路大廠已經具備了造芯的能力,晶片業務的開展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技術密集、資金密集、規模密集。資金自然不用多說。而網際網路公司的雲計算業務掌握了國內大部分的伺服器算力,對晶片的需求數量足以滿足規模密集的條件,即晶片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的的要求。由此,相關公司也紛紛透過自建、投資實現技術密集。

再者,網際網路正在進行一輪硬科技的業務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業務出現了技術無人區,或者現有技術無法更好的支撐業務發展,比如,傳統通用晶片平臺已逐漸無法滿足AR/VR、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等對晶片效能和能效等方面的需求。

而網際網路公司積累的技術資源和業務場景使其在特定領域自研晶片效率更高,進而更好地支撐公司整體業務的發展。前不久,位元組也稱由於公司無法找到滿足其要求的供應商,正在探索可供自身在專業領域使用的晶片設計。

從網際網路公司過去的發展看,當業務進入到技術無人區時,其在關鍵領域的自研,往往能夠推動業務的突破和創新。

以谷歌為例,2000年左右,面對資料量的激增,搜尋引擎面對的挑戰是資料量極大,但單位資料的價值不高,搜尋引擎需要把網際網路相對分散的資料打通。而這個技術難題,被谷歌率先解決,其透過GFS、MapReduce 和 BigTable三大資料系統,提高了資料計算和處理的能力,最終提高了使用者搜尋的效率,使使用者能夠精準找到答案。

雖然業務場景有所不同,但與2000年的搜尋引擎類似,網際網路在硬科技升級中,也多少會遇到技術無人區的問題。參考谷歌等網際網路公司,其最有可能透過自研解決業務難題。

從上述角度看,網際網路造芯已成定局。那麼,網際網路公司應該如何造芯呢?

垂直化,網際網路造芯的取勝之匙

網際網路造芯潮下,相關公司想要在晶片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堅持晶片垂直化佈局,並以投資補足短板,或許是推動其晶片業務發展的最佳方式。

要想了解晶片垂直化的好處,首先要了解晶片的分類。一般而言,晶片可以大致分為兩類。CPU、GPU被稱之為通用型計算晶片,CPU、GPU之外的其他型別晶片統稱為專用型晶片。

其中,通用性晶片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應用場景,但對工藝製程、晶片架構要求更高,行業內基本已被英特爾、高通、英偉達、AMD壟斷。而專用晶片只能應用到特定領域,所以架構設計相對簡單,開發也相對快速。

由此,網際網路公司作為“門外漢”,在技術難度相對較小的應用晶片領域,更易入局。並且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其在專用晶片上也有場景優勢。按照芯謀研究總監徐可的說法,“網際網路廠商的特長在於幫助專用晶片找到應用場景,在應用中不斷迭代。這個方向,成功可能性比較大。”

因而,目前網際網路公司普遍從專用晶片領域切入,如阿里的含光800、華為的Ascend910等等都屬於ASIC型別專用晶片。

除在專用晶片領域切入外,網際網路公司在組建自有晶片團隊的同時,投資也是開展晶片業務的必要之舉。目前,已經發布晶片的海內外大廠,都具備全資收購晶片公司的特點。

比如,亞馬遜在提出“做基於ARM架構的資料中心晶片後後,隨即收購了以色列的初創公司Annapurna Labs,並在兩年後推出了第一顆自研晶片。無獨有偶,在阿里巴巴晶片專案上馬之初,也是先全資收購了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後來才有了“平頭哥”的成立。

投資的作用不僅在於補齊技術短板,更在於提高晶片開發速度。具體來說,在完整晶片設計團隊中,至少要包含四個二級團隊:市場團隊進行前期需求分析、架構團隊負責架構設計、設計團隊負責邏輯設計、實現團隊完成物理實現。

而在物理實現階段,如果有一步不能滿足之前的要求,都要重複之前的過程,因此一般公司在操作大專案時,往往都會有多個版本的專案組同步進行,但對於沒有長時間磨合的團隊而言,設計、修改、論證反覆迴圈的過程,會消耗掉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成本。”因此,雖然自建團隊是晶片業務的基礎,但投資收購團隊也是推進晶片業務的重要方式。

總的來說,大廠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而在晶片等硬科技等維度的競爭已經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