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腫瘤,需要用免疫治療嗎?

(一)

免疫藥物已經成為癌症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最火的當然是PD-1/PD-L1類藥物。

相對以前的化療和靶向療法,免疫療法的抗癌原理截然不同:它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透過啟用患者體內免疫系統來控制癌細胞生長。從療效來看,免疫藥物之所以被稱為抗癌藥物的革命,是因為它最大的優勢是

“廣譜性”

(同一種藥物對多種癌症型別都有效),和

“持續性”

(一旦起效,療效可能持續很長時間)。

和所有抗癌藥一樣,免疫藥物最初的試驗針對的都是晚期患者,尤其是那些對其它藥物已經耐藥的患者。到目前為止,十多種上市的免疫藥物已經獲批用於幾十種癌症的治療,絕大多數都是晚期患者。

接下去,科學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就是它對更早期的患者效果咋樣?這些人能不能也從免疫藥中獲益?

早期腫瘤為啥也需要免疫治療?

因為有些腫瘤雖然看起來是早期,但經歷標準治療(比如手術後),依然會復發。很多復發後,就進展成了晚期。

究其原因,當然是治療的時候並沒有完全清除癌細胞。這還主要不是醫生技術不行,而是很多時候肉眼或各種檢查都有侷限,發現不了隱藏的壞蛋:有的腫瘤看起來沒轉移,但其實癌細胞早就惡化了,甚至已經轉移。

早期腫瘤,需要用免疫治療嗎?

所以,很多早期腫瘤也會被分為“低危”、“高危”等亞型。

對於被定義為高危的早期腫瘤,除了手術,還經常會在手術前,或者手術後加上藥物治療,以掃清身體裡轉移或殘留的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這些治療被稱為

“術前新輔助治療”

“術後輔助治療”

目前高危早期患者最常用的藥物還是化療,確實有效,但效果還不夠滿意,副作用也比較強。隨著免疫療法的出現,大家就在琢磨:

如果能啟用免疫系統,清除殘留的癌細胞,是不是能進一步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於是從多年前開始,各種針對早中期癌症的免疫臨床試驗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

幸運的是,一些重磅的研究已經取得了成功,包括在乳腺癌和肺癌這樣的大熱門領域。

(二)

早期三陰乳腺癌,就是一種典型的具有高危亞型的複雜腫瘤型別。

大家應該知道,乳腺癌可以分為幾種主要亞型,包括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HER2陽性乳腺癌和三陰性乳腺癌等。在科研領域,三陰性乳腺癌備受關注,因為它目前整體治療效果挑戰最大,而且高發於年輕女性。中國好幾位年輕的女明星就是因為它去世的,比如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去世的時候年僅41歲。

早期三陰乳腺癌有較高的復發風險,即使最好的醫院,目前複發率也有30%左右,一般手術後三年內就會發生。而一旦復發,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大家熟悉的青年歌手姚貝娜,就是因為早期三陰乳腺癌治療後幾年,腫瘤又復發而去世的。

2021年7月,美國FDA批准了K藥(帕博利珠單抗)配合化療,用於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降低高危患者手術後的復發風險。最近,中國也批准了K藥用於腫瘤PD-L1陽性(CPS≥20)的早期高危三陰性乳腺癌治療。

一直以來,手術前先使用新輔助化療是降低這些患者復發的標準手段。現在免疫藥物的加入,把效果進一步提高!

這次獲批是依靠代號為KEYNOTE-522的大型臨床試驗中,1千多名早期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隨機被分到兩個組,接受三個階段的治療:

大家能看出,K藥的用法挺有意思的,手術前先用K藥+化療,手術後再補充單獨的K藥。

看著挺複雜,其實就是醫生在目前化療+手術的標準操作上,無論手術前後,都加入了免疫藥物,想看看結果怎麼樣。

很幸運,試驗取得了成功:加入免疫療法後,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率,還有無事件生存期兩個重要指標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以前研究發現,如果在手術前,藥物就能讓腫瘤完全消失(被稱為“病理完全緩解”),那麼治癒的機率將顯著提高。在多種癌症型別中都發現,“病理完全緩解”的比例越高,整體治療效果就會越好,更多患者能長期生存。

早期的三陰性乳腺癌中,以前老的化療方案,病理完全緩解率只有40%左右,後來鉑類化療藥加入後,把這個資料提高到了50%。

這次研究中,全部參與試驗的患者病理完全緩解率,從化療組的51。2%,進一步提升到了免疫聯合組的64。8%。而在重點關注的PD-L1陽性(CPS)≥20的患者裡,這個資料更是提升到了81。7%,比對照組高了18。5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患者無事件生存期也顯著優於單獨化療。

早期腫瘤,需要用免疫治療嗎?

無論美國還是中國,這次獲批大機率會改變早期三陰乳腺癌的治療標準方案。對於高危而且PD-L1陽性的患者,免疫+化療會成為主流選擇。更多早期三陰乳腺癌患者會獲得臨床治癒的機會。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在以化療為主的傳統治療中,“免疫+化療“這樣的組合療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病種的選擇,無論是晚期還是早中期。

(三)

K藥已經是全球賣得最好的抗癌藥物,僅2021年就賣了172億美金,非常驚人。這次獲批已經是K藥在中國的第10個適應證,也再次印證了免疫療法廣譜的特點。

國內上市的各種PD-1/PD-L1類免疫藥物已經有10多個,這給患者帶來了更多選擇,也讓價格降低了不少,但同時市場也變得比較複雜和混亂。經常有人問我,不同的免疫藥物有沒有區別?

答案是:肯定有,不能隨便替換。大家還是應該“眼見為實”,

看臨床研究資料,優先使用客觀證明有效,且副作用可控的藥物

。針對任何特定的癌症型別,已經獲批上市的藥當然是最好的。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既然現在批准了早期三陰乳腺癌的免疫治療,那體檢查出來有乳腺結節,能不能也打點免疫藥物,來防止進一步惡化?

現實中,由於免疫治療使用越來越廣,早就有人開始琢磨怎麼把免疫藥當保健品使用了。這個嘛,需要慎之又慎。

首先,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免疫藥物對控制良性腫瘤或者結節有效。第二,很多結節本來惡性程度就很低,而免疫藥物既有副作用,又不免費,完全沒必要冒險。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臨床研究資料的更新,除了三陰乳腺癌,還會有越來越多早中期患者能從免疫療法中獲益,降低復發風險,實現臨床治癒。

堅持科研,堅持規範治療,更多癌症必將不再是絕症。

參考文獻:

Pembrolizumab for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0; 382:810-821

Event-free Survival with Pembrolizumab in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 386:556-567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新藥背後的科學,不是藥物宣傳資料,更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疾病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上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