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醃出鮮滋味

品生活樂趣

王秋英

說到醃冬菜,我不禁聯想到過去——秋去冬來,大街小巷的菜鋪子的蔬菜,單調到只有大白菜、胡蘿蔔、土豆在唱主角。每到這個時候,我母親會吩咐哥姐把兩三個大號罐子洗出來,再採購些白蘿蔔或芥菜,然後醃成老鹹菜或者黃菜,再買一捆雪裡蕻也醃上。冬天既當蔬菜,又頂調和了。

現在的冬天就不同了。我們無論逛集貿市場還是去超市,蔬菜貨架上都是琳琅滿目,一派青蔥氣象,真是想啥有啥。孩子們又在外單過,按說我不需要在罈罈罐罐裡“做文章”了。但我先生從小習慣了冬天吃鹹菜,每頓飯不能離了這個品種。於是,我嘗試了新的醃製體系,將醃菜的原材料和器皿都做了較大改變。

找些盛過水果罐頭的帶蓋玻璃瓶,裡裡外外將它們刷淨,晾乾備用。

冬日醃出鮮滋味

買些或將我們做飯餘下的新鮮蓮藕、黃瓜、芹菜、白蘿蔔等,分別洗淨晾乾。蓮藕和芹菜切成指甲蓋大的小方丁,黃瓜切成半圓薄片,白蘿蔔可以切成細絲。然後,將它們單獨放進一個個小盆大碗,撒些食鹽,控出水分後倒掉。

接下來,就把洗淨的玻璃瓶再用開水燙一次,控幹水分。然後將這些處理過的菜品分門別類放入瓶子裡,最好裝滿。之後,就按家人或自己的愛好,放入適量醬油、醋、鹽、糖、料酒和生薑片、辣椒段等,上面再糊一層紅過的花椒油。把握的原則,是幾樣醃菜的口味要各有側重。

接下來,在瓶蓋裡面墊一層塑膠薄膜,擰緊瓶蓋。最後,將它們移進冰箱冷藏室或陰涼溫度低的窗臺上。三五天乃至一星期時間,就可享用了。

有時,我也醃製點韭菜——提前滾些花椒水放涼。洗淨晾乾後,切成三四釐米長的段,按照一層菜一層鹽的方式碼進玻璃瓶,再澆上花椒水。之後的做法同上。

每當一早一晚,我熬些小米粥,或者熬點玉米麵糊,裡面拍上幾片煮疙瘩,或是炒上點麵茶。我先生坐在桌旁,就著幾款味道各異的小碟兒醃菜,喝著熱乎乎的粥飯,額頭上冒出微汗,他會津津樂道來一句:這菜就好!

我的微醃冬菜法,讓冬天的餐桌增加一點色彩,給家人調劑一下味道。在清淡的“綠色”醃菜中,或許您們會品出些生活的樂趣呢!

醃冬菜嚐個鮮

陳士琴

深秋時節,樹葉漸漸由黃變紅,繼而發黃,再到落葉,天氣一天天變冷,老百姓一年醃菜的季節,也就又到了。

前些日子,我從網上購買了十斤新鮮生薑。剛收到的那天晚上,愛吃這口的老伴就迫不及待地整理起來:先拿著小刀清洗邊邊角角的泥土,再除去一些不能吃的外皮……接著我切片用鹽拌了起來。第二天晚上,女兒下班回來就幫我們用各種佐料醃製了兩個泡菜壇的糖醋鮮薑片。兩天後,我們的上午餐就已經吃上了甜酸可口的鮮薑片了。

幾天後,我又先後買了三個苤藍,醃製了兩種味道不同的苤藍絲鹹菜。第一種是按照朋友教給我的方法醃的,爽口下飯,不過現在不再放那麼多的鹽和醬油醋了。

我醃的另一種味道,就和平時做涼拌小菜一樣,用少許鹽拌勻苤藍絲放置半天后,擠去水分,把紅辣椒末、芝麻和薑末、蒜末放在菜上,再把燒熟的花椒油澆在上面,香噴噴的味道一下子就出來了。這不,幾天後就可以當下飯菜了,簡單的做法也能做出美味小菜。

冬日醃出鮮滋味

早年,我還醃了幾次麻辣蘿蔔乾,是因為總回味起家鄉蘿蔔乾的那種味道,自己琢磨著做出來的。那天去買菜,正巧趕上超市為百姓冬季儲存蔬菜搞促銷,價格實惠,我就買了幾個青蘿蔔回來,再醃一點麻辣蘿蔔丁吧。我把洗好的兩個蘿蔔,切片再半切條,用細繩子穿著掛了起來。蘿蔔不多,兩天後就晾得差不多了。我洗淨切丁,用買的成都花生油辣子、自家的花椒麵,加上蒜末、薑末拌勻,又壓緊裝在了一個玻璃瓶裡。

現在北方冬天的蔬菜品種越來越多,我醃的鹹菜倒是越來越少,裝鹹菜的瓶子更是一年比一年小了。以前冬天醃鹹菜是為了當菜吃,現在就是為調劑一下口味,麻辣酸甜,各樣味道都嚐嚐鮮。

酸香可口數黃菜

郝妙海

往日,我的早餐都是半斤牛奶,一顆雞蛋,再搭配些主食、小菜。一日,老伴告我要變變花樣。待端上桌子,是一小電飯煲二米粥。老伴知我喜好,粥不稀不稠,是剛剛好用筷子能挑起來的那種。待菜端上來,我眼前一亮。原來是老伴前幾日醃上的黃菜。我盛了多半碗粥,就著加了辣椒和摻了煮熟的黃豆並炒好的黃菜,不一會兒,就吃得滿頭大汗,渾身舒坦。

在我的家鄉,醃黃菜都用芥菜。早年間,芥菜都是自己種。如今,則全是從市場上買了。準備醃黃菜的芥菜,必須帶纓子。纓子一黃蔫,便不能用了。所以,醃黃菜的日子,也就秋末冬初,有數的半月二十天。買回芥菜後,將纓子切下來,擇去黃葉,洗淨,切成碎丁。塊莖,也即芥疙瘩,削去葉蒂毛根,同樣洗淨,擦成絲。然後將丁和絲拌一下,用菜刀再剁剁,就可醃製了。

醃時,根據量多量少,用壇、罐,甚至闊口的玻璃瓶均可。放一層菜,少量撒點鹽,遂用麵杖或拳頭分層搗實,直到菜全部裝入容器中。然後,在表面交叉放一些乾淨的竹棍、筷子等,再用洗淨的石塊等將其壓住。一開始,由於擠壓和鹽漬的雙重作用,菜自身溢位的水就會將菜淹沒。但隨著菜發酵時吸收水分,表層的菜會露出水面,這時,就須及時熬些花椒水補進去。一方面調調味道,更重要的是讓菜隔絕空氣,充分發酵。在一般室溫下,黃菜醃製一星期左右,就可食用了。

取食黃菜時,要吃多少,取多少,決不能擾動下層的菜。取後,仍要壓好。醃好的黃菜,黃中泛綠,表面發亮。食用時,少許紅油,根據口味撮少許鹽,最好再丟一點紅辣椒並摻攪些煮熟的黃豆進去,炒一下,便酸香撲鼻,讓人食慾大開。早、晚飯時,黃菜可佐餐當小菜。而中午吃米吃麵時,還可當主菜。我就對黃菜剔拔股、黃菜乾粥特別青睞,因而老伴幾乎年年都會應時醃些黃菜。而她醃的黃菜確實好吃,兒孫們一聽醃下黃菜了,都過來和我搶。

冬日醃出鮮滋味

小菜滋味長

王安芬

又到了冬天,又到了吃酸菜的季節。

如今吃酸菜,年輕人多數都是去菜攤上買現成的,一袋兩三元錢,方便倒是方便了,顏色雖也白淨清爽,卻吃不出酸菜的原汁原味,遠遠趕不上自己醃的酸菜。

醃酸菜,的確是一門學問。每年到了冬天,我總是把醃菜當成大事來辦,去坡子街或南屯菜站,尋找農民兄弟剛送來鮮嫩的雪裡蕻和水靈靈的帶著纓子的芥菜。買回來,立馬摘去黃葉,削去根土,清洗乾淨,搭掛在早已準備好的鐵絲上,控水一個晚上,芥菜疙瘩和纓子也需要分開洗淨控水。

醃菜可是個技術活兒,我從婆婆手上學來這醃菜的技藝,傳授給不少的同事和鄰居們,有些人醃的菜不是不酸就是太酸;不是嚼不動,就是綿得沒嚼頭。要不就是沒幾天就爛了,發黴了。這都是方法有誤,操作不當。醃菜首先強調的就是案板、工具、罈罈罐罐的衛生,清洗乾淨同時還不能沾一丁點油。其次,搓揉鹹鹽時手必須乾淨,不能塗抹東西,有任何味道都不行。第三個要點是比例合適:10斤雪裡蕻,1斤鹽,1兩花椒,一層層鋪好。等一兩天後,醃出水來,葉子也蔫了,把它們捆成小把把,依次裝入壇中,壓實,把滲出的水倒入壇中,不要加蓋。關鍵的一步是:十天半月倒缸一次,也就是把菜從這個壇裡取出來,放入另一個壇內。目的是散發缸內的濁氣,倒缸兩次,放置涼快地方,即可吃一年不變味。

而做黃菜的奧秘則是不用鹽,老家叫“窩酸菜”,就是把芥菜纓子切碎,和芥疙瘩擦絲少許切幾下,兩樣攪和起來,裝缸壓實,一般裝半缸為宜,要留有倒水的餘地,壓瓷實後,用高粱稈或竹皮做一個蓋子,好透氣,醃出來才好吃。加水放置陽臺上或者暖和的家裡。等到缸裡冒泡泡時,就是發好了,此後可以放在陰冷通風處擱置,一個月後即可食用。

還記得母親醃的酸菜伴我度過整個童年、青年時期。如今我醃的雪裡蕻和黃菜也儼然成為兒女們的稀罕小菜,大閨女最愛的是雪裡蕻炒肉絲,可口不膩。二閨女則是雪裡蕻炒黃豆,兒子稀罕黃菜炒尖椒。看著孩子們吃得香噴噴,津津有味的樣子,我的心裡樂開了花。把這日子儘量過得有滋有味,是智慧更是心思。

樓下東北的鄰居,每年在樓道醃一大缸東北的整顆白菜,也叫醃酸菜,他們心心念唸的是酸菜粉絲湯,酸菜餃子。

其實雪裡蕻炒冬筍,據說還是一道名菜,官名叫“炒雪冬”,你不妨試試。

編輯:韓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