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上一期“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上)”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當下的市場環境,以及未來的市場發展,基於這些問題,我們再來看誰更有實力撐起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

搶道電動化,彎道超車不再是口號

自主車企平均成交價的提升、汽車國貨的崛起,與“新三化”的第一命題——電動化是密不可分的。

無論是我們前文中提到的造車新勢力旗下高階汽車產品,還是衝入15萬級的傳統自主車企中高階車型,它們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電動化賽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在進入到2021年後,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已經連續7個月保持增長勢頭,僅7月銷售量就達到了22。2萬輛,在實現169。4%同比增長的同時,也超過了歐洲八國單月銷量總和。

其中,傳統車企當中表現最為突出有一車、一家族:“一車”是繼續保持3萬輛+的五菱宏光MINIEV,其憑藉一己之力撬動了整個微型代步車市場;“一家族”則是堅持插電混動與純電動兩條腿走路的比亞迪,其在7月以50,057輛的成績創造歷史新高,而門檻達到20萬元+的漢也實現了累計銷量破10萬輛。

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在造車新勢力當中,除了定位較高階的蔚來、理想、高合三家外,小鵬、威馬、零跑等大部分品牌仍將國民用車作為核心競爭方向,它們將主要參與到未來與豐田、本田等擁有混動銘牌的合資大廠的爭奪之中。

單以純電動方向來看,尚在中國市場處於起步階段的合資大廠已經被這些有網際網路、智慧科技背景的造車新勢力們所反超。在談了多年彎道超車之後,造車新勢力在技術上、在銷售上已經將口號變為了現實。

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新能源與傳統大廠組成“脊樑雙梯隊”

在自主衝高、佈局電動化兩條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的中國自主車企的確已經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認可,這也正好與中國乘用車市場消費結構升級的方向重合。一部分消費者在認可自主品牌的前提下,更樂意於嘗試高階國貨;另一部分消費者則在新能源市場中嚐鮮,選擇更低耗、更親和自然的純電動車以用“買用途”取代“買品牌”的落後消費理念。

當然,想要在這樣的雙重消費升級中站穩新能源藍海市場,積攢能量在防止被合資品牌與未來的外資獨資車企再度超出的同時,成長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技術才是中國自主車企們的定海神針。

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就目前的新能源核心技術開發來看,擁有電池技術與自主電機的比亞迪仍處在行業的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更加強調電動機在動力系統中輸出佔比的DM-i超級混動技術量產後,比亞迪開始將技術優勢進一步轉化為銷量。

而以蔚小理為首的造車新勢力雖沒有在電池開發、晶片研發這樣的核心技術中樹立優勢,但其在輔助駕駛與智慧網聯這兩個為當下汽車消費者愛中的領域中卻有更獨到的見解,配合直營與網際網路營銷兩種新的銷售模式,它們仍將會與比亞迪組成可代表中國自主車企的新能源梯隊。

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不過,比起還需時日成長的新能源梯隊,有著更加深厚的功力以扮演中國汽車行業脊樑角色的仍是我們所說的傳統大廠第一梯隊,也就是最開始我們提到的吉利、長安、長城三家殺入到年終TOP10的中國自主車企。

進入到新發展週期的吉利在新能源賽道上佈局著新藍色吉利行動計劃,同時進軍輕混、大電量混動與高階智慧化純電動市場;同時,吉利還將會依託於沃爾沃共同建立的BMA、CMA、SPA三大架構,實現現有主力乘用車產品的升級轉型,而前後累計投入180億元成本開發的SEA浩瀚架構仍會承擔新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二的生產任務,從而率先進進入到全集團模組化生產的新階段。

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而長安汽車則在這三家車企中保持著最迅猛的增長勢頭,其憑藉著藍鯨動力技術、SUV家族革新以及UNI引力高階系列的穩步提升,快速實現了見效更快的品牌轉型與升級。

與吉利一樣,長安也啟動了多個品牌戰略計劃,但它卻比另外兩家確立得更早,2017年的“香格里拉”計劃提出千億投資計劃,並看齊國際大廠在2025年完成全集團新能源汽車(即電動化)覆蓋;而2018年開啟的“北斗天樞”計劃則致力於深耕智慧網聯,而該計劃已經幫助長安從去年開始實現全智慧網聯新車(即智慧化、網聯化)生產。就在近期,華為、寧德時代與長安汽車也有了更進一步的合作,打造全新高階智慧電動車品牌-阿維塔。

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無獨有偶,長城汽車也在今年的長城汽車科技節上釋出了2025戰略,其中就包括了與長安汽車相同的千億投資計劃,而且對比吉利、長安的戰略計劃,現在擁有六大品牌的長城汽車樹立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包括2025年400萬輛年銷量目標、6000億元營業收入、50款+新能源車型、80%新能源汽車佔比等等。

而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長城汽車提供的檸檬平臺、坦克平臺與咖啡智慧成為了新產品開發打造的三大架構,其中,檸檬平臺下還將推出檸檬混動DHT技術,挑戰雙田在領域混動領域的權威,加上成為全球首個全品牌氫能源佈局的沙龍品牌,在外蟬聯皮卡車出口市場銷售冠軍、在內完成多渠道佈局的長城汽車的確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積攢著比合資汽車品牌更巨大的潛能。

自主車企,誰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樑?(下)

寫在最後

自主品牌在不斷衝高挑戰的過程中也曾碰過一鼻子灰,無論是早年的跑車夢,還是後來自主C級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但伴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汽車製造商把資本砸到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綜合實力不斷攀升的自主車企的確有了與合資對抗的底氣。

未來有望成長為中國汽車行業脊樑的品牌,我認為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來看。吉利、長安、長城這“老三家”,擁有在傳統燃油車方面的技術積累,能夠保證兩條腿走路,更為穩當。但以比亞迪與蔚小理為首的新能源梯隊也在成為這脊樑之下託骨的中樞,為第一梯隊的未來,乃至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未來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