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嗅:蘇軾的愛心減肥法

三嗅:蘇軾的愛心減肥法

有人說,無論胖子多麼認真看書,都像拿選單點菜。很不幸,我恰恰是愛看書的胖子。因此,今天剛打完籃球賽,雖然輸了,我卻很高興,覺得是在減肥。半天過去,肌肉痠痛,讓我不禁思考:減肥一定要這麼痛苦嗎?世上有那麼多快樂的小胖子,有沒有快樂的減肥方法呢?

“吾嘗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翻開《蘇軾詩集校注》,像點選單那樣認真閱讀,還真讓我找到一個好辦法。蘇軾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的詩會被這樣解讀,就像傳送千古的“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現在有了新版本,叫“鵝鵝鵝,真暖和”。

公元1059年的冬天,蘇軾跟父親和弟弟一起抵達湖北荊州,留在這邊過年,第二年春天再北去京城。這一個月,蘇軾創作了《荊州十首》,其中第九首說,有一隻大雁南飛,不幸翅膀折斷,被人捕捉,蘇軾的好友拿來送給他加菜,蘇軾不忍心吃,大約是因為想到大雁南飛跟自己一樣都是旅客,看到它被抓,忍不住惺惺相惜,可是又不能負了朋友的好意,怎麼辦呢?蘇軾決定向孔子學習。

據《論語·鄉黨》記載,孔子看到野雞自由自在啄食,自己卻漂泊無依,就感嘆說“時哉時哉”,認為那是野雞的美好時代,卻不是自己的美好時代。旁邊的子路聽到孔子這樣說,把“時哉時哉”誤解為野雞是當季的佳餚(子路可能是把“時”理解為“時蔬”之“時”),於是把野雞抓來拔毛切塊,紅燒清燉,做好後端給孔子吃。孔子一看,自己剛還在羨慕的野雞,轉眼就被做成美食,這哪是它的美好時代?孔子不能吃,一吃就等於承認自己對野雞“羨慕妒忌恨”而下毒手,可子路的好意也不能辜負,因為他殺野雞畢竟是做給自己吃。孔子略為變通,聞了聞野雞肉的香氣,一連聞了三遍,算是心領子路的好意,然後起身離開。蘇軾也學習孔子的做法,“三嗅”大雁。

蘇軾這樣的做法,跟孔子略有不同,孔子是因為道義支撐,所以不吃野雞,這跟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陳義過高,可行性大打折扣。而蘇軾則純粹是在大雁身上看到自己,從而對大雁產生愛心,不願食用它,這跟養狗狗的主人不吃狗肉一樣,是能容易做到的。所以,當我們想要減肥的時候,不妨先把我們的愛心養肥,愛心越氾濫,可食用的物類就越少,減肥的難度就越小。

從蘇軾學孔子的變通之法來看,他應該不會迂腐到把大雁做成佳餚後再去聞肉香,而是直接在大雁身上聞聞,就放了它,因為詩中說“若”嘛,就是當作珍饈那樣,實際上並沒有真做成珍饈。當然,“聞到雁肉香,神仙想斷腸”,大雁肉如果真的上桌,作為吃貨的蘇軾還能不能忍住,實在可疑。如果他沒忍住,那後來還有啥顏面寫出著名的詩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也就不會有這個“鴻爪爪”的小公眾號了。

因此,愛心減肥的第一條,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千萬別因為自己有愛心,就有恃無恐地故意聞肉香。倒不是怕因此浪費食材(就像孔子不吃,子路會吃的嘛),也不是怕更多的物類被做成美食(畢竟人活著就要吃飯嘛),而是怕我們忍不住要吃。如果能做到這樣,那麼愛心減肥法最終達到的效果,就是透過愛萬物而愛自己,這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嗎?

附:蘇軾《荊州十首》其九

北雁來南國,依依似旅人。縱橫遭折翼,感惻為沾巾。平日誰能挹,高飛不可馴。故人持贈我,三嗅若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