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孕育榨菜界的茅臺

涪陵,一座鐘靈毓秀的西部山水之城,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處,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王陵多在此地而得名。歷史上涪陵曾為巴國都城,如今,涪陵因榨菜而聞名中外。

涪陵榨菜以其獨特的魅力,香飄海外,屢次獲得國內外金獎,自問世以來,共計十四個品牌獲取國際金獎4次。早在1915年,涪陵榨菜就獲得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金獎,在法國舉辦的世界醃醬菜評選會上,與德國甜酸甘蘭、法國酸黃瓜並稱世界三大名醃菜。

天時地利人和孕育榨菜界的茅臺

不同形狀的榨菜產品

在中國,榨菜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與芝士在外國人心中地位同等,這是國人的一種執念。榨菜作為中國傳統美食裡最為親民的下飯菜,除了美味以外,其功效和價值也在《名醫別錄》中有記載,諸如諸葛亮、李時珍、老舍等一眾古今名人,對於榨菜都有一種特別的喜愛,他們喜愛榨菜是因為其鮮香脆嫩的口感。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做醃醬菜的傳統,尤其是北方,到了冬天,蔬菜很少,為了保證冬天有一定量的維生素攝入,人們用鹽醃製蔬菜進行保鮮,因此醃菜成為中國餐桌上的一道光。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特色的醃菜,東北有醃酸菜、四川有泡菜、南方各省有梅乾菜、潮汕有欖菜。在所有的醃菜中,涪陵榨菜以其獨特的風味一枝獨秀,成為這個領域的王者。涪陵榨菜從清朝被髮明商品化以來一直傳承至今,穿越百年歲月的沉香,讓無數思鄉遊子魂牽夢縈。暢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味道的代表。這背後有什麼秘訣,涪陵榨菜憑什麼獲得今天的地位?這一切,要從涪陵的山水風物說起。

天時:鍾靈毓秀 孕育“中國榨菜之鄉”

涪陵的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季風突出。常年平均氣溫18。1℃,無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時,年均降水量1072毫米。氣候四季特點為:春早,常有“倒春寒”;夏長,炎熱,旱澇交錯,伏旱頻繁;秋短,涼爽而多秋雨;冬遲,無嚴寒,雨水少,常有冬幹。涪陵榨菜生產區域秋季氣溫較高,一般在月平均氣溫15℃以上,有利於製作“涪陵榨菜”的原材料莖瘤芥(又名青菜頭)播種後出苗生長。冬季月平均氣溫在6~12℃左右,有利於莖瘤芥瘤莖膨大和營養物質的累積。初春時節,莖瘤芥收穫時,少雨、多風,有利於榨菜原料收購加工。晚春氣溫升高、多雨,利於莖瘤芥抽薹開花和種籽結實。這種高—低—高“馬鞍型”的氣候是涪陵有利於莖瘤芥生長、加工的特殊氣候條件。這種環境特別適合榨菜原材料青菜頭的種植。青菜頭9月播種,10月移栽,次年2月下旬採收。它的生長是在涪陵4-5℃的天氣和大霧環境之下,這種天氣使得青菜頭組織結構緊密,口感脆嫩,做出來的榨菜鮮美無比。

天時地利人和孕育榨菜界的茅臺

品質優良的青菜頭

青菜頭收穫後,晾曬是製作榨菜的關鍵工序。晾曬過程中不能有太長的日曬時間,因為長時間的日曬會導致青菜頭出現內外脫水不均的情況。晾曬過程也不能受潮,如果碰上長時間的陰雨天氣,青菜頭會黴爛。這個過程更怕吹大風,長期的大風,菜頭的脫水速度過快,會變得乾硬,沒有韌勁,影響榨菜的口感。這種絕對優勢的“天時”,孕育了全國獨一無二的青菜頭。

涪陵——青菜頭種植規模最大、榨菜生產最集中,獲得了“中國榨菜之鄉”的美稱。

地利:黃金緯度地帶,長出爽脆青菜頭

青菜頭是大自然給予涪陵的恩賜。涪陵位於北緯30度黃金種植帶,與茅臺酒的產地茅臺鎮處於同一緯度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涪陵榨菜的優秀品質。

自上世紀30年代起,四川、浙江、湖北等地都有人嘗試過種植青菜頭。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些地區種出來的青菜頭瘤狀莖變小、變成萵筍狀甚至是空心的情況比比皆是,與涪陵的青菜頭相比遜色無比。

天時地利人和孕育榨菜界的茅臺

涪陵的山丘地形

涪陵地形以山丘為主,青菜頭生長岩石風化而來的紫色泥土之上。這種泥土中不僅富含枯枝落葉,腐殖層厚,土質呈現中性微酸狀態,而且富含磷、鉀、硫、鎂等多種微量元素,用這種泥土種植的菜頭,口感上佳,富含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這也是涪陵榨菜蜚聲中外的主要原因。

涪陵位於長江沿岸,大部分地區海拔在五百米以下,青菜頭脫水階段,習習江風,慢慢把青菜頭進行脫水。利用江風進行脫水,是涪陵一代代手藝人的智慧,也是上天給予涪陵的恩賜。

人和:利益聯結

讓菜疙瘩變“金疙瘩”

從商業角度分析,榨菜屬於紅海領域,生產門檻比較低,國內有不少企業看中榨菜市場,紛紛加入到榨菜的製作銷售行業中,所以當下產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導致行業利潤下降。但總體而言,這種競爭的依然是具有區域性的,類似於國酒茅臺,離開了茅臺鎮,縱使工藝是相同的,最終生產的也不是茅臺,而離開了涪陵,生產出來的也就不是涪陵榨菜。

天時地利人和孕育榨菜界的茅臺

農戶正在採收青菜頭

青菜頭長成後,要及時採收,一旦採收不及時,最終青菜頭就會開花,開了花的青菜頭不能用作榨菜的原材料。青菜頭的花是黃色的,遠遠望去,和油菜花相似。但是在渝東南農業科學院的試驗田裡,這些菜花是沒有開出的。菜花全部被塑膠袋保護起來,這些對於農科院的研究人員來說,是無價之寶,是雜交試驗的最佳材料。

透過雜交,可以培育出更多優良品種,優質的青菜頭是做好涪陵榨菜的決定性因素。重慶市渝東南農科院是全國唯一“以青菜頭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為主的科研單位,我國70%以上的榨菜原料種子出自這裡。渝東南農科院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培育出的優良品種已經有十幾個,這其中有適用於直接食用的青菜頭,也有抗病效能比較強的品種,優良品質的青菜頭能讓農戶的收入大大提升。

涪陵榨菜憑藉地域優勢,歷經百年生產工藝迭代和積累,穩坐榨菜界的王者地位。如今,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涪陵榨菜企業已經和當地菜農之間形成了一條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以此帶動涪陵地區的青菜頭種植業的發展,從而擴大自身的原料優勢。天時、地利、人和相互促進,成就了當下涪陵榨菜在醃醬菜行業的王者地位。

在涪陵區政府主導下,菜農、企業和合作社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在涪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涪陵透過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建立了尊重市場規律前提下的聯結機制,農戶和企業都受益、都認可。

菜農安心種植青菜頭,企業保底價收購,前提是菜農按照企業的標準進行種植,保證青菜頭的質量。保證質量的中間人便是合作社,菜農將保證金交給合作社和企業,青菜頭質量不過關將被扣除保證金。合作社可以透過青菜頭初加工增加產值。透過這套機制,菜農種植有保障,企業收購的青菜頭質量優良,合作社也增加了收入,增加的收入再給農民進行分紅,三方獲利、三方都認可,而且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同時,這種方式也讓企業與菜農一起搶收農時,站在同一條船上,提高了生產效率。靠著小小的青菜頭,涪陵區菜農實現了增收致富。

據涪陵榨菜產業發展中心統計,目前涪陵區青菜頭種植、加工分別帶動16萬農戶、60萬農民的增收致富。2021年春,涪陵區青菜頭銷售實現純收入19。7億元,人均青菜頭種植銷售純收入3101元。

過去,涪陵榨菜靠著天時地利人和,成為國民下飯菜,到今天,涪陵榨菜已經成為涪陵一項重要支柱產業,在涪陵區政府的不斷改革創新探索之下,將榨菜產業越做越大,青菜頭這個青疙瘩已成為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