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為斷奶“黃金期”,正確回奶方式,會讓自主斷奶“一氣呵成”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曾遇到一位國外友人,她說中國家長很奇怪,個個都是“兩面派”,就比如母乳問題:

父母一方面大力推崇“母乳文化”,彷彿寶寶不喝母乳就活不長似的;

另一方面,只要寶寶的年齡到達某個臨界點,家長又開始想方設法讓他們斷奶。

前者很好解決,只要媽媽有奶,一切都好說,關鍵是後面這條,

斷奶一直是育兒領域的“老大難”。

何時斷?怎麼斷?如何完美、無復發、不傷害孩子斷?種種問題讓媽媽們頭大。

春季為斷奶“黃金期”,將孩子根基打牢,未來才不生病

國際母乳會的專家表示,斷奶的最佳季節應該是

春秋兩季

春季更是處於“黃金期”,溫度適宜,細胞活性高,斷奶之後的副作用極小。

夏季溫度過高,孩子本來就沒什麼胃口,此時突然改變飲食結構,無疑會加劇這一狀況,再加上食物種類驟變帶來的短暫性消化不良,很有可能會造成發育遲緩。

冬季溫度太低,寶寶抵抗力下滑,自愈能力差,此時急需母乳中的生物蛋白協助構建免疫防線,此時斷奶無異於將孩子推入“火坑”。

嬰兒時期是寶寶打基礎階段,此時

任何小問題都有可能衍生為未來難題,正如中醫理論中的“先天不足”,根基必須打牢。

春季為斷奶“黃金期”,正確回奶方式,會讓自主斷奶“一氣呵成”

做好“三個關注,一大重點”,讓自主斷奶“一氣呵成”

三個關注:時間、狀況、意願

1)關注時間

除了季節之外,斷奶還得參照孩子的年齡,

科學的斷奶年齡既不是老一輩認為的越早越好,也不是很多人心中的最遲年限1歲。

根據世衛組織(WHO)建議,母乳餵養至少

應該持續到2週歲,如果可以更長,效果更好。

其實母乳的營養構成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脆弱,民間所謂的“6個月之後無營養”完全是謠言,無數案例證實了,

堅持長期母乳餵養的家庭,孩子生病機率明顯下滑。

春季為斷奶“黃金期”,正確回奶方式,會讓自主斷奶“一氣呵成”

2)關注孩子身體狀況

臨床醫學基礎原則之一:

對症下藥,同樣適用於斷奶領域。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判斷能不能斷奶,比如

寶寶免疫力差、正處於虛弱狀態、發育遲緩等等,這些情況下,孩子是絕對不能斷奶的。

恰恰相反,媽媽要想辦法調整飲食結構,提高母乳的營養價值,畢竟唯有吃得好,寶寶恢復起來才更快。

3)關注寶寶意願

哺乳過程既是孩子進食過程,也是一種撫慰,孩子能從中得到安全感,

尤其是1歲之後,他們的心理收益往往要大於生理收益。

父母若不顧孩子意願,在他們牴觸情緒最大時斷奶,

多多少少都會在寶寶心中留下一些陰影,這些陰暗面深埋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為日後叛逆問題埋下伏筆。

因此,斷奶一定要一步一步來,

先試探、後深入,最後再落實。

春季為斷奶“黃金期”,正確回奶方式,會讓自主斷奶“一氣呵成”

一大重點:回奶

孩子不再要求喝奶後,斷奶流程其實還沒結束,對媽媽而言,還有一個

非常重要的過程“回奶”。

奶水的分泌不是開水龍頭,說開就開,說關就關,當初催乳花了多少工夫,回奶就得還回去多少努力。

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回奶方式,才能讓媽媽少受罪,讓寶寶更安心:“媽媽沒奶了”,這種說法更容易被寶寶理解。

沒有=不吃了。

科學正確地回奶方式有兩種,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參照執行

1)、自然回奶法

適用範圍:奶水較少的寶媽

眾做周知,奶水的分泌需要寶寶不斷吮吸刺激,同理,我們可以透過

減少餵奶次數來減少刺激,以達到減少母乳分泌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

3-5天即可見效。

寶媽如果漲奶難受,可以手動將母乳抽出,注意不要全抽光,避免誘發乳腺炎。

實施時間最好選擇在白天,干擾源比較多,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少喂一次也沒感覺,先讓他們慢慢適應。

在這提醒大家,

斷奶切不可心軟,停一段時間喂一段時間,永遠無法斷奶,更不用說回奶了。

春季為斷奶“黃金期”,正確回奶方式,會讓自主斷奶“一氣呵成”

2)、食物回奶法

適用範圍:奶水充裕的寶媽

這類寶媽單靠自然回奶的效率很低,速度也比較慢,此時就得

藉助“食療”來解決。

花椒湯:取紅糖30克,花椒12克,將花椒翻炒,然後加水、加紅糖燉煮,斷奶當天一次服下,連服3天

麥芽茶:麥芽60g,翻炒後加入紅糖一起煮茶,每日一杯,連服1-2周

春季為斷奶“黃金期”,正確回奶方式,會讓自主斷奶“一氣呵成”

今日話題:你們的孩子在斷奶時遇到什麼麻煩了呢?最後又是如何解決的?快來一起討論吧!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貝貝豆育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