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繁簡——白洋淀菜系之十六

食之繁簡——白洋淀菜系之十六

週末的清晨,約上早已聯絡好的朋友驅車趲路一個多小時,在白洋淀裡的一個村級碼頭棄車登船,船行半個多小時到達一個天然釣場。一陣忙碌之後,我們開始靜靜地守候,臨近中午的時候,魚塘老闆把魚獲提走了。過了一會兒,老闆喊我們開飯,一鍋燉好的剛釣的雜魚、幾顆大蔥,還有貼餅子,就著自帶的小酒,簡直沒比這些更好的美味了。

老闆的廚房簡單的只有一口大鍋,幾塊磚頭砌就的灶臺旁邊,幾根燒火用的劈柴,一束蘆葦隨意的一堆,再加上醬油、醋瓶子、鹽罐子和盛水的桶,當然刀具和蔥薑蒜等簡單的調味品也陳列在一處,這就是廚房全部了。雖然簡單,但看起來與廣闊的池塘邊三五釣友的環境是那樣的和諧,野炊的氛圍是那樣的濃厚,任何城市和鄉村都不能複製這種場景,難怪不辭舟車勞頓也要到此簡聚。釣魚不假,會友是真,在毫不雕飾的原生狀態下,完成了一個個複雜的社交活動,正可體味

“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的家訓,更有”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胸膽。

在白洋淀還有一種水上餐廳,連觀光帶就餐。在一艘足夠大的船上,分出功能區作廚房,備好應用之物,載上客人,一路行到水中央。後來,人們在水上建起涼亭或修築島嶼開設固定餐廳,也引來遠近各地不少的客人。更有的乾脆把做好的飯菜拿到遊客多的地方直接送到船上,進行所謂的船餐。從城市的餐廳到鄉野的小店,從移動的遊船到固定的島嶼,從提籃外賣到街邊的小攤,供人們吃食的場所就五花八門,更不用說豐富多彩的入口食物了。為了吃,人們也是煞費苦心了。繁雜的是這些形式,簡單的就是

”性也“的填飽肚子。

整個白洋淀的所有水產幾乎沒有不可食的。水底的草滿澱都是,象海里的海帶珊瑚一樣,隔一段時間就要吃上一次。蘆葦的筍就像現在的水果一樣,每年的春夏季是孩童每見即食之物。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之花葉根果、白花菜、菱角、雞頭米等水植物皆可入菜饌。各種魚蝦蟹蛹自不必說,就連青蛙、野鴨、大鵝及各種禽鳥皆是美味。還有田螺、河蚌,偶嘗一次也是別有風味。此外,白洋淀的水稻也是非常有名的。隨著時代的進步,種養業使白洋淀的物產更加豐富,特別是禽蛋類大量的銷往全國各地。

食之繁簡——白洋淀菜系之十六

在全國的大中城市,幾乎都有美食街。在這些地方,匯聚了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種類紛繁的名吃、小吃。有的食客真的不負

“吃貨”的美譽,既使常年奔波,也沒有誰能吃遍任一條街的所有美食,更不用說一次或一頓就更有限了。

吃飯講究的人莫過於那些封建帝王,所以直到現在還有宮廷菜譜。他們是飲食文化的承載者,在大眾餐飲的基礎上無限的奢華,不斷的創新,所以有了一代一代手藝精湛的廚師,再由他們把美食奉獻給不同階層的人們。等到普通民眾能吃上宮廷宴席的時候,那些上層社會的人就開始講究原來的大眾口味,現在的城市人和農村人就是這個樣子。從極奢到極簡,再由極簡到極奢,再往前的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到現代的飲食文明,食之繁簡不斷迴圈更迭,相伴相生。

據說開國第一宴上有一道水煮白菜,看上去再簡單不過,就是清湯和菜葉,可實際操作要複雜的多,遠不是普通百姓的水煮白菜那麼簡單。考廚師證時一道糖醋鯉魚,要過油九遍之後方才澆汁完成,一般人不但不會這麼去做,而且很少有人能吃到這麼精緻的菜餚。

白洋淀菜系屬極簡主義,說白了就是更加大眾化。畢竟大眾是大多數,那些高檔飯店和宮廷菜館是小眾們就餐的地方,普通百姓偶爾去一次嚐嚐鮮,更多的還是平時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至簡的純粹的生活。白洋淀菜系還非常適合素食主義者。不吃肉本身就簡化了生活,當然是為了活的健康,二者可以契合。

食之繁簡——白洋淀菜系之十六

由簡單入繁雜是飲食文化的積累,由繁雜到簡單也是飲食文化的昇華,這個積累和昇華的過程濃縮了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不同人群的飲食宜忌,不同時代的飲食特點,所以豐奢由己、約簡隨意是飲食的自然法則。而吃得可口、吃得健康是養生法則,所以食之繁簡只是形式,本質的還是那句話:吃是為了活,而活不只為了吃,要活出精彩。

食之人生,少兒隨而納之,抓到手裡的東西先要往嘴裡填,除了睡覺都在吃;中年飲食不節,既隨性又趨繁;人到老年,一粥一飯,簡約清淡。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歸真,由大繁到至簡,方達知命從心之境界。

紛繁複雜的各種美食應有盡有,瞬息萬變,層出不窮。而家庭主婦的一日三餐信手拈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總也吃不煩,總也吃不厭。偶爾長期外出頓頓大餐,時間一久甚至自始至終,就膩煩起來。可見,人可以遠離豪奢,但離不開家的簡樸,哪怕是貧殘之家,只要具備一日三餐,即可成家。既為家,就肯定要有一日三餐,哪怕是殘羹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