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又見柿子紅

作者:趙亭月

又是一年的秋,柿子紅了,吃一口沁入肺腑的香甜!清新的甜,喚醒了久遠的回憶,帶來幾多兒時的記憶與鄉愁。

我們村地處魯西南,是黃泛平原優質的沙壤土,很適合柿子樹的生長。村莊就在一段古老的防洪堤上,其中一段叫秦皇堤,現存遺址叫“臨黃堤”。由於地理條件的原因,村周邊種有許多果樹,柿子、杏、梨等,但多數為柿子與杏。我家就有一片果林,其中柿子樹最多。即便在那個大搞“共產”的年代,村裡也保留了村民的部分原有果園。

散文|又見柿子紅

將要成熟的柿子

柿子,為柿科柿屬植物,多汁漿果類,落葉喬木,不僅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糖類及多種維生素,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在哪個糧食短缺年代,這片果林就成了我家的主要生活經濟支撐。

入秋後,柿果柿葉鮮豔悅目,頗具觀賞價值。柿樹適應性極強,能在自然條件較差的山區生長,是著名的“木本糧食”和“鐵桿莊稼”,經濟壽命長,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應和經濟效應。柿子果實甜美,口感硬脆,味甜多汁,營養豐富,還具有生津止渴、清熱潤肺、化痰健脾作用,對人體健康有益。可以鮮食,也可以加工製成飲料或柿餅等食品。

柿子屬於吉祥植物,果實外形光滑圓潤,顏色金黃,寓意為事事如意,象徵著事業和工作順心。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有關的詩句,有藉此抒情的,也有解鄉愁的:“虯枝玉葉因風絳,熟蒂醇心隔霧香。柿子農家隨處見,層林蜜色染村莊。”“牢愁聞雨眠疏屋,歸夢隨雲徹故林。憶著煙村舊風景,柿紅時節又鳴砧。”

柿子樹一般不能直接繁殖,需要經過嫁接,嫁接柿子的母本在我們那兒叫“軟棗”,軟棗樹又名黑棗樹,學名君遷子,它根系發達,適應性強,是嫁接柿子樹的良好砧木。

散文|又見柿子紅

母本上的軟棗

記得兒時,父親細心地教我柿子的嫁接,嫁接柿子樹它的方法主要有切接法、舌接法、皮下接法和劈接法。劈接法就是,砍掉作為根系植株的頭然後從中間劈開,把砧木插 進去,用苘麻纏繞包好就可以了。

在我老家採摘柿子叫卸柿子,卸柿子可是一個技術活,必須一個一個地用手直接採摘,沒有合適的採摘工具。柿蒂木質,很是結實,採摘很難,但也有竅門,下圖一個沒柿蒂,是標準的,這在運輸或者存放時不容易刺破其它的柿子,另一個帶有柿蒂的不符合要求。採摘柿子的竅門是我小姑教我的,用單手採摘,且不帶柿蒂。方法就是用手掌握住柿子,用大拇指向外推柿蒂,再輕輕一拉,柿子就下來了。

散文|又見柿子紅

不帶柿蒂的柿子

散文|又見柿子紅

帶柿蒂的柿子

柿子的計量單位在我們家很特殊,一般每6個叫“一把”,12把叫“一順”。

柿子一般不會讓其在樹上自然熟透,需要適時採摘,進行人工催熟,其過程叫烘柿子。剛採下來半熟的柿子叫“柿胚子”,在樹上熟透後顏色會變紅,稱之“紅燈籠”這種掛在高處的柿子很難採摘,多半成為馬蜂或小鳥的美餐。

散文|又見柿子紅

將要進窯的柿胚

烘柿子的方法就是在地上挖一個類似葫蘆形狀的地窯,俗稱柿窯,窯上口小底大。上口的大小一般直徑30公分左右,可以用一個小瓦盆做蓋。底部有一個燒火孔,上部有一個出煙孔。燒火孔的火不能直接與柿子接觸,而是用蒲扇扇燃燒的火苗將熱空氣透過燒火孔進入窯內加熱,一般烘一次需要早晚各燒一次火,一窯柿子三天就熟了。這樣烘熟的柿子,皮薄、汁濃、甜度大,比在樹上自然熟的好吃。這樣熟的柿子根本不能叫“吃”應該叫“喝”,因為這種柿子全是呈一包漿汁,隨便撕破一點小皮,直接用嘴一吸,最後只剩下薄薄的柿皮。

散文|又見柿子紅

熟透的柿子

小時候,這個活一般都是我幹。記得我還沒上學就會這個活,每次烘熟一窯出窯時,第一個拿出來的柿子奶奶總是先讓我吃。我是她最信任的烘窯手,說我烘的柿子熟的均勻,好吃。現在想來是我扇火輕,時間稍長,進火柔和。

鄉愁是最美的風景,歷經歲月的摧殘,鄉愁卻越發濃郁和眷戀。走進秋日每每看到紅紅的柿子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縷鄉愁,就再也抵

擋不了油然於心的那份思念,讓自己一次又一次成為了一個撿拾故鄉的遊子。那些曾經迴盪在耳邊的聲音,散發著一份久違的氣息。讓淺淺淡淡的鄉愁變成一種嚮往,永遠懷戀家鄉的這片土地。剪不斷的鄉愁,總在記憶中倍加的思念。那一方故土的印記是永恆的影子,那些落在記憶深處的畫面,或深或淺的在心中游蕩……

散文|又見柿子紅

紅彤彤的柿子掛枝頭

春去秋來幾度柿子紅,已過花甲之年的我,鮮紅的柿子成為了我鄉愁中的一抹紅,對家鄉柿子的思念滲透著對天堂奶奶的懷念,但願天堂的柿子也這麼甜。

壹點號耳聞目睹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