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荷葉蒸饅頭

老家雖稱不上物產富饒,但也算得上“魚米之鄉”,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如此大環境下,水稻,便成了我們的三餐之日常。常年吃米飯,偶爾也想打打牙祭,那個窮困的年代,農人斷然捨不得掏錢買,怎麼辦?自給自足。利用田邊地角,種小麥。

在孩子們巴巴的企盼中,小麥終於成熟,被磨成淺灰色的麵粉。可別嫌棄那淺灰色,那才是麵粉的本真色彩,如今潔白的麵粉,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母親知道孩子們的心思,也懂得家人的味蕾。麵粉新成,做饅頭是必須的豐收之悅。

鄉土散文:荷葉蒸饅頭

母親珍藏的一個“老饅頭”被拿了出來,乾裂無比,周身佈滿小孔,那還是去年做饅頭時專門留下來的,用作酵母。那個年代,哪有什麼發酵物,農人就在每次做饅頭時留一個,備下次使用。若是貪嘴,吃個精光,就只能找隔壁左右借一個,自家做了後再歸還。

麵粉,在母親靈巧的手下,變為麵糰,繼而成為一個個胖嘟嘟的饅頭。饅頭做成了,母親拿出一大塊塑膠膜,輕輕地蓋在上面。而後,就把一切交給時間。饅頭,在時間的醞釀下悄然發酵,鬆軟了些,也更加胖了不少。

鄉土散文:荷葉蒸饅頭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饅頭與荷葉當是絕配,採荷葉的任務就落到我的頭上。興奮中,又有些害怕。蓮藕不是家家都種,那時,全村也就兩三家利用小水塘種了一些,採荷葉,主人若是看到,定會攆過來大罵。據說,荷葉採摘後,會因為雨水從孔中灌進去,那一株藕就會爛掉。

荷葉饅頭的誘惑終究壓過內心的害怕。趁著大中午別人午睡的時間,我偷偷跑到荷塘邊,左顧右望,確定無人後,趕緊下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採下自認為最大最圓的一片荷葉,而後趕緊匆匆上岸,一溜煙地路回家。刺激,欣喜,兩相交纏。

鄉土散文:荷葉蒸饅頭

母親將竹篦子放到大鍋內,加入一些冷水,再將洗淨的荷葉鋪在篦子上。一個個胖胖的饅頭,被擺放在荷葉上。蓋鍋,土灶生火,此後就是長長的等待。不久,鍋內的水就開始咕嘟咕嘟響起來,鍋沿也開始冒氣,面香,荷葉香,隨著水蒸氣散發出來,刺激味蕾。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對饅頭的期待,終於迎來了饅頭蒸熟時刻。鍋蓋一揭開,蒸汽瀰漫,滿屋飄香。剛出鍋的饅頭,肯定燙手,不怕,小傢伙自有神器,找根筷子,插一個,插兩個,恨不得插上三個,這哪是吃饅頭,完全就是一個超大號的“糖葫蘆”。

鄉土散文:荷葉蒸饅頭

荷葉清香的融入,饅頭似乎更香更甜,一口咬下去,滿口生香。那些還粘在饅頭上的荷葉,也顧不得撕去,俱隨饅頭入嘴,別有一番滋味。當時的小小少年,更喜歡焦殼,饅頭挨著鍋了,接觸面就一片焦黃,咬起來脆脆的,相當有口感,嚼起來也更香。

每年,總會對荷葉蒸饅頭充滿嚮往,每當麥子成熟時,也總能收穫荷葉饅頭的清香。時過經年,成年後,遠離故土,走南闖北,嘗過各地美食,吃過無數地方的饅頭,總會在吃饅頭時,與幼年的對比,總覺缺少一種味道,或許,那是荷葉的味道,是母親的味道,是故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