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因自古在雲南普洱地區集散,故得名普洱茶

評說普洱的兩三事

普洱茶,因自古在雲南普洱地區集散,故得名普洱茶。與其說是一種茶葉,倒不如說是一個奇蹟,它曾經被人們忽略遺忘,卻在靜默中浸透神秘和蒼茫、積澱下無以倫比的文化寶藏。最初的普洱茶人種茶製茶也許只是為了養家餬口,不會料到那些簡陋作坊中壓制的餅茶,今天會成為稀世珍品,更不會想到它會改變無數後人波瀾不驚的冷暖人生。

普洱茶,因自古在雲南普洱地區集散,故得名普洱茶

普洱茶原產於雲南省,始於唐宋,清康熙年間成為貢品。1729年,雍正皇帝在雲南設定普洱府,規定選最好的普洱茶進貢北京,“夏喝龍井,冬飲普洱”很快成為清宮飲茶規範,也因此形成了上行下效的風尚。正如《滇略》所稱:“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普洱茶的採摘

普洱茶採摘時期很長,從2月下句直到11月。春茶採摘依據時間的早晚分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採摘俗稱二水,秋茶採摘又稱谷花。專家一致認為,雲南茶葉在一年中屬春尖及谷花兩個時期所產的品質最好。春茶清香爽口為上品,夏茶味道濃烈但不帶苦味,而秋茶則是香中帶苦,苦後回甜,值得細品。目前雲南高檔普洱茶都是以春尖為主體制成的。

普洱茶,因自古在雲南普洱地區集散,故得名普洱茶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加工工序十分獨特,要先經殺青、揉捻、曬乾後製成毛茶,然後再經灑水渥堆、晾乾、篩分製成普洱茶。製成普洱茶所用的大葉種茶葉含水量高,因此殺青和渥堆是普洱茶色香味形成的關鍵工序,其方式是先將茶葉勻堆,

目前市場中70%的普洱茶銷售為熟茶,初識者往往鍾愛熟茶,不習慣生茶的苦澀味,但專業人士卻認為普洱茶生茶質量遠遠高於熟茶,其儲藏升值也首選生茶。

生活茶趣

普洱茶,因自古在雲南普洱地區集散,故得名普洱茶

普洱茶還按外型分為茶餅、泡茶、磚茶、散茶等。

餅茶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酷似滿月的圓餅茶;泡茶形狀如飯碗,每個淨重100克或250克,還有2-5克的迷你小泡茶。磚茶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1000克居多。

散茶有用整張茶葉製成的條索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中高檔產品大多是泡茶及餅茶。

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屬自然發酵的曬青毛茶,含有的茶多酚較高,且有很強的活性,因此被譽為“有生命的茶”。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自古以來中醫就認為普洱茶具有清熱、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膩、利水、通便、祛痰、祛風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氣、清頭目等功效,而普洱熟茶在下氣、利水、通便等沉降方面的效果更為突出。

品飲普洱茶

普洱茶,因自古在雲南普洱地區集散,故得名普洱茶

普洱茶是一種以味道帶動香氣的茶,剛喝下去的時候好像沒有味道,不過茶湯吞下去的時候,舌根又逐漸浮起甘醇的滋味,因為香氣藏在味道里,感覺較沉。

普洱茶浸泡時間長短,直接關係著茶湯中可溶物的量與質,也會直接影響茶湯品質。因此,浸泡時間與茶葉用量、水溫、茶葉粗嫩等都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普洱茶沖泡時需要選擇腹大的茶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茶壺沖泡,較能避免茶泡得過濃的問題,材質自然也是陶壺或紫砂壺為佳。

人工發酵技術解決了普海茶自然發酵時間過長的問題,新出廠的屬茶,滋味醇和,香氣純正,陳香初顯。

同時,沖泡緊壓普洱茶前,最好在1-2周之前將其全部撥開透氣回性,使新的空氣進入發酵後再部人陶罐或紫砂罐內,使之呈現普洱茶的原汁原味。

普洱茶,因自古在雲南普洱地區集散,故得名普洱茶

泡茶時,應將茶葉放置沖泡茶壺的1/5(散茶約14或1/3)。普洱茶葉放得多,浸泡時間就要縮短,否則茶湯的濃度太高、口感不佳。

由於普洱茶茶味不易散出,所以必須用100C的開水沖泡。第一泡最好不要飲用,以之燙杯。第二泡衝入滾開水,浸泡15秒倒出茶湯品嚐;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混合飲用,綜合茶性,以免過濃。第四泡以後,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鐘,以此類推。普洱茶可續泡10次以上。還可以用煮茶的方式來品飲普洱茶。

七子餅茶

七子餅茶,又稱圓茶,產於雲南動海。七子餅茶是普洱茶中的佼佼者,早為貢品,據說,乾隆皇帝曾賦詩云其“圓如三秋皓月,香於九碗之蘭。”至今,七子餅茶仍是當地娶妻嫁女時最重要的禮品茶之一。

七子餅茶為緊壓茶,為高溫蒸壓而成。最早的度量衡1斤16兩,當時為了運輸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團之,緊壓成型。因七兩重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