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我總感覺啊,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不能想著寫太像。你想啊,這是王羲之的酒後之作,自己酒醒之後都沒法完全複製,就憑咱們這初學者的水平,怎麼能寫得一模一樣呢?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朋友教別人臨寫《蘭亭序》。有很多水平高的,把《蘭亭序》臨摹的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那些遊絲引帶也不差半分。好是很好,看著也挺享受,可是呢,我總感覺哪裡好像不對。正確的臨寫姿勢應該是什麼呢?個人淺見啊,最起碼先要搞明白王羲之的用筆,要重筆法而非外在形態。你水平高,當然可以盡力向王羲之靠攏。只要筆法對了,筆意到了,不那麼“像”也沒關係嘛。如果啥都不管,只是想著“像”,就沒啥意思了,也學不到啥真東西。你看虞世南和褚遂良等人臨寫的《蘭亭序》,雖然功力很深,寫出來的也同樣經典,可和原帖相比,多少也是有些差別的嘛。除非你去馮承素用雙鉤的方法去“摹”,否則很難那麼“像”。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上面的這幾位,臨寫的還算差不多。今天呢,給大家分享一個最不像的版本。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為什麼說八大山人“寫”《蘭亭序》呢?主要是因為他的這種弄法和王羲之的原帖幾乎沒有太大的關係,至少從筆法和形態上看是這樣。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八大山人寫的內容和王羲之的都不一樣。難道他是背臨的?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八大山人如此寫《蘭亭序》,好不好?當然是好。至少沒有幾個人敢這麼弄。他的這種精簡的用筆,他的那種率性和直接,真的讓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韻味。當然了,咱們說的用筆精簡,只是從形態上分析的。實際上,他的這種用筆還是非常考驗功力的。就像前人評價的那樣:圓健古厚,專用中鋒,如因印印泥,如錐畫沙,布白分行,具有天趣。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遠遠地看整幅,你可能還感受不到八大山人的高妙之處。放大了看單字,也許能有更深的體會。比如下面這幾個字,每一個都是那麼地生動,每一個都是那麼地有趣,真的是越品越有味道。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如果你仔細分析的話,八大山人的字和王羲之的也是有些相通之處的。這種“相通”,只體現在比較模糊的筆意上,以及那些巧妙的結體處理上,不仔細尋找的話,很難察覺。一旦找到了,你也就會喜歡上這種風格了。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八大山人的用筆,看著沒啥,試過之後你就知道,這是很難模仿出來的。八大山人如此寫《蘭亭序》,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對於咱們普通愛好者來說,能做的只是欣賞,用心來感受他帶給我們的驚奇。如果能有所得的話,當然是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