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平昌:種下滿山茶樹 致富一方百姓

3月19日,雨後初晴,在平昌縣三十二梁茶園裡,來自廣元市利州區的遊客們,身穿青花衣衫,頭戴青花頭巾,腰掛小竹簍,正體驗茶葉採摘,或歌或舞,其樂融融。平昌縣走綠色生態之路,大力發展茶葉產業,以茶為媒,三產聯動攪活農村一池春水,農村人氣更旺,山村更美,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

擴面提質 建設“三區一園一基地”茶葉產區

“每天我和老伴能採5斤毛尖,交到加工廠能領到250元。”3月18日,三十二梁鎮龍尾社群孫家鳳老人和老伴在茶園忙著採茶,談起家門口的茶園,孫家鳳老人滿臉笑容,“去年在茶園採茶搞管理,家庭收入就有3萬多元。”

“平昌種茶的歷史久遠,氣候、土壤等條件適合種茶。”平昌縣茶果局副局長楊友德介紹。經過專家反覆調研論證後,該縣把茶葉產業作為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來抓,出臺系列優惠政策支援產業發展。招商引進龍頭企業,培育種茶大戶,科學規劃產業園區,充分利用山坡地、摞荒地等閒置土地,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規模發展茶葉產業。

自2014年至今,該縣茶葉產業面積擴充套件到20餘萬畝,涉及15個鎮85個村(居),成立種茶專業合作社93個,建設茶葉加工廠26個,初步建成“三區一園一基地”茶產業區,即雲臺-筆山-鎮龍片區、皇家山片區、得勝片區,金寶山茶旅融合產業園和10萬畝茶葉標準化示範基地。

“三年投產,五年豐產,目前有60%的茶園已進入豐產期,預計明年可達70%。”楊友德說。去年,平昌縣幹茶總產量達6900噸,總產值達6。5億元。目前,該縣成功建立省級茶葉科技示範園區,獲評“全國十大魅力茶鄉”。

今年初,平昌縣出臺了《平昌縣茶葉產業提質增效五年行動工作方案》,明確把鞏固提升基地、打造生態有機茶園、精深加工、科技強茶、品牌打造等工作分年度納入“五年行動”中。“預計到2026年,90%的茶園進入豐產期,畝均茶葉綜合產值達13000元以上,年實現茶葉總產值12億元以上,綜合產值20億元以上。”楊友德說。

創優品質 公共品牌領軍拓寬市場

“你看,這茶水不渾濁,還沒有一點兒茶葉碎片。”3月20日,在秦巴雲頂茶業公司,董事長蔡方儒向成都客商介紹製茶技術,品質上乘的茶葉贏得客商嘖嘖讚歎。

“去年這個時間,哪有這功夫來營銷喲。”蔡方儒深有感觸。蔡方儒原有2000畝茶園,春茶開採的時候,他忙著組織農民採茶,甚至人手不夠,好茶錯過了採摘時期。今年,蔡方儒能夠“閒下來”搞營銷,得益於機制創新。蔡方儒只管護100畝茶園,其餘茶園交給村集體管理,蔡方儒負責技術指導、茶葉收購、品牌打造、市場營銷。

“農民在集體茶園採摘的鮮毛尖茶,公司以每斤70元收購,其中農民收入50元,村集體收入20元。”三十二梁鎮宣傳委員許志平介紹說,採摘高峰期,可以從非種茶社調配勞動力採茶,確保鮮茶應採盡採。

“有市場才有出路。”楊友德直言,“給企業騰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搞產品研發、跑市場營銷。”平昌縣以農戶自管、聯戶返包、村集體承包等形式主要負責茶園管護、茶葉採摘,企業主要承擔收購、加工、營銷等職能。目前,該縣有26家茶葉企業,建立的28個茶葉加工廠分佈在種茶區域,保證了採摘的鮮茶葉半小時內輸送到加工車間。

平昌縣建立了區域公共品牌“平昌青芽茶”,是國家地理保護標誌農產品。按照綠色生態的品牌標準,企業以生產紅茶、綠茶為主,建立了皇山雀舌、秦巴雲頂、秦巴茗蘭、蜀山秀等21個茶葉品牌,其中有14個品牌獲得國家級茶業博覽會金獎。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該縣透過舉辦茶文化旅遊節、直播帶貨、茶博會參展等活動,線上線下營銷茶葉產品。“平昌造”茶葉走向大都市,大宗茶甚至遠銷非洲等10多個國家。

茶旅聯姻 鄉村振興藍圖成為現實

“景色太美了。”3月18日,暖陽下的西興鎮皇家山茶園,滿眼青綠,茶香四溢。幾位從達州過來的遊客坐在民宿露天陽臺上,一邊品茗,一邊欣賞美景,讚不絕口。

“我們不只賣茶葉,還要賣風景。”西興鎮宣傳委員杜亮堂坦言。1000多畝茶園處於皇家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腹心地,依託茶園風光、茶文化長廊、茶葉加工廠等資源打造了旅遊核心帶,增加了採摘製茶體驗活動,備受遊客喜愛。

“每到週末,住宿、吃飯的人特別多,有時忙不過來,還得請人幫忙。”前兩年,彭永清回到家鄉開了一家民宿,生意一直火爆。

三十二梁遊客接待中心,蔡方儒總會和遊客一起品茗論茶,還給參加體驗採摘活動的遊客贈送一小盒茶葉。蔡方儒說:“購買茶葉的回頭客很多。”蔡方儒還開通了直播帶貨、淘寶網店,每年網上銷售超百萬元。

“我們把優質茶園基地納入全縣精品旅遊線路,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遊客反響很好。”該縣文廣旅局副局長範濤介紹說。該縣按照“茶區即景區,茶園即公園”的發展思路建設茶葉產業基地,打造板廟-邱家-鎮龍“茶葉+鄉村旅遊”茶旅融合發展示範帶。目前,平昌縣以茶葉基地為資源,成功建立了西興鎮皇家山、三十二梁2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張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