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作用是建立相信程度的體系 | 科技袁人

導言:

科學的實際作用是建立一套相信程度的體系,告訴我們應該強烈地相信一些東西,不那麼強烈地相信一些東西

,強烈地反對一些東西,對一些東西不置可否,如那些完全不瞭解的領域。

■ 影片連結:

https://v。douyin。com/jHDym6u/

本影片釋出於2022年7月1日,點贊量已達

5k

■ 精彩呈現:

科學究竟是教人相信,還是教人質疑?最近,有網友來問我,說她和一位師兄發生了爭論。她認為應該篤信科學的方法和由此得出的結論,而師兄認為應該抱著開放的態度接受所有質疑。師兄認為,現代科學有侷限性,所以不能否認其他可能,而

“其他可能”實際上可以是“任何可能”,也包括驗證方法上的“任何可能”。這讓她很困擾,師兄覺得她對現有理論和驗證方法的篤定是一種迷信或者強迫症,她覺得師兄的開放態度或者說無所謂的態度是一種愚蠢。她想起我說過,對待爭議應該保持兩個態度,一是開放,二是學習,於是來問我應該怎麼開放。

科學的作用是建立相信程度的體系 | 科技袁人

我告訴這位網友:我們永遠都無法確定任何事情,除了像

“A就是A”、“A不是非A”、“A推出B,B推出C,那麼A推出C”這種邏輯真理。科學其實是首先承認我們很無知,然後在這個前提下儘量尋找可靠的知識,尋找的辦法就是那兩個久經考驗的科學方法論:邏輯推理和實驗試錯。因此,科學的實際作用是建立一套相信程度的體系,告訴我們應該強烈地相信一些東西,如量子力學、相對論以及“地球是個球”,不那麼強烈地相信一些東西,如缺乏原理支撐的經驗法則,強烈地反對一些東西,如天堂地獄理論、地心說以及地平說,對一些東西不置可否,如那些完全不瞭解的領域。

科學的作用是建立相信程度的體系 | 科技袁人

世界上並不是只有科學這一種理解世界的體系,還有宗教、巫術、玄學等很多其他體系。但那些體系是隻有信和不信兩檔,而且說不出道理。而科學是告訴你,相信程度有一個連續的變化,每個程度都有它的道理,而且這個相信程度是可以隨著證據的變化而變化的。也就是說,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對已有充分證據的東西堅持不信是錯誤的,對沒有充分證據的東西完全相信也是錯誤的。所以科學並不是一定要人相信,也不是一定要人質疑,而是要建立一個相信程度的分級體系。

科學的作用是建立相信程度的體系 | 科技袁人

用哲學的語言說,這是一種

“貝葉斯統計”的思維方式。即先提出某種假設性的理論,賦予它某種可信度,然後觀察事實是否跟理論的預測相符。如果發現相符的證據就提高理論的可信度,如果發現不符的證據就降低理論的可信度,尋找更好的理論。這樣,我們就不需要跟“絕對真理”之類無法操作的概念糾纏,我們真正乾的事情就是透過跟觀測的不斷迭代,提高理論的可信度。這樣不能確保我們得到絕對正確的結論,但這已經是最腳踏實地、最可靠的認識方式,科學多年的實踐證明它碩果累累。反而是那些宣稱透過上帝或玄學的啟示直接得到真理的說法,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他們是錯的。

■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入選“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 責任編輯:

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