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頭部網際網路平臺的“斷直連”工作怎麼樣了?

截至2022年底,14家頭部網際網路平臺的信用資訊“斷直連”工作整改基本完成,二三梯隊的機構整改則相對緩慢,甚至演化出5種延後方案。

此前,消金界瞭解到,按照政策要求,14家網際網路平臺的“斷直連”工作加速進行,被要求在年底前完成整改(《“斷直連”加速中,頭部平臺或在年底前完成》。

全國唯二的兩家持有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的市場化機構——百信徵信與樸道徵信都在與平臺合作加快業務落地。尤其是成立稍晚的樸道徵信明顯開始加快了工作節奏。

監管近年來態度明朗,嚴格要求平臺金融需要合規經營、持牌經營。

“斷直連”就是監管明確的重點工作之一。《徵信業務管理辦法》明確了信用資訊的採集、整理、儲存、加工等全流程須“斷直連”,已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辦法》規定,按照依法採集、為金融等活動提供服務、用於識別判斷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等三個維度,將符合上述標準的基本資訊、借貸資訊、其他相關資訊,以及基於這些資訊的分析評價資訊界定為信用資訊。

網際網路平臺開展助貸等相關業務,適用《辦法》規定。即助貸業務涉及信用資訊的,需要透過持牌徵信機構進行處理,助貸方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可對信用資訊進行直接連線互動。

《辦法》考慮了網際網路平臺、資料公司等機構與金融機構業務合作模式的調整,對《辦法》施行前未取得徵信業務資質,但實質從事徵信業務的市場機構,給予了一定的整改過渡期,過渡期為辦法施行之日至2023年6月底。

不過,政策也提到,在過渡期內,人民銀行將加強對相關機構的業務指導,分步驟推動實現平穩過渡。2022年底,就是監管要求的一個節點。

業內人士稱,目前頭部平臺的“斷直連”工作的進度條,可以用99%來形容,並部分取得監管機構的認可。

不過,經過多輪整改與調整,此前公佈的13家機構,境遇已大不相同。

消金界瞭解到,目前騰訊、京東、度小滿、美團、位元組等旗下金融業務屬於中流砥柱,合規整改完成進度較快。其他家有的已處境艱難;有的被處罰仍未上架;甚至還有的已成昨日黃花。

因此,在合規成本的壓力下,一些平臺將逐漸被淘汰出局。行業格局將在2023年繼續變化。

除了按照要求積極整改的平臺外,消金界瞭解到,目前還有一些助貸機構通過幾種方案進行延後。

(1)開發工作基本完成但延後上線

這一方式主要是基於成本考慮。經某機構工作人們反饋,數家助貸方和資金方透過樸道和百行徵信,已進行了斷直連合作,協議和開發工作基本完成,但由於資料互動成本高,持牌徵信對每次授信、用信的資訊互動收費並不低,因此助貸方和合作的持牌金融機構約定,上線先延後,至《辦法》過渡期的最後一個月,即2023年6月。

(2)透過保險機構進行斷直連

這一方式主要是難以達成合作的妥協做法。一些腰部及以下的助貸機構,透過或不透過徵信機構對接銀行和消金等持牌金融機構,都較難獲得各方認可。這時候,引入保險機構,可以作為橋樑,連線兩端。

這個模式將部分合規風險轉移至保險公司。不過,銀保合作歷史悠久,信任度高。銀行和消金等金融機構透過保險公司合作,也可以規避一定的風險。消金界瞭解到,當前某些機構已開始這麼做了。

(3)純導流“輕資產”模式進行斷直連

這一方式是監管所提倡的。透過助貸機構的APP、H5等前端展示銀行、消金等金融機構的品牌和信貸產品,消費者可以直接選擇喜歡的品牌和產品,自主進行授信和用信申請。

這一模式中,螞蟻集團的花唄和借唄整改,是行業典型和先行者。

(4)透過內部關聯擔保公司進行斷直連

這一方式存在爭議但也有據可依。具體做法是助貸平臺透過內部關聯的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斷直連工作。按照2021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的《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屬於地方金融組織,也算是持牌金融機構,其與銀行和消金等持牌金融機構的合作,部分取得了認可。

(5)透過內部關聯小貸進行斷直連

這一方式據部分公司反饋,經過與監管機構溝通,部分取得了認可。瞭解到的做法是,如果助貸機構使用內部關聯網路小貸公司,且與銀行和消金等金融機構以聯合貸和導流等模式合作,可透過內部關聯小貸進行斷直連。

但是小貸公司由於自身資本金和政策限制,並沒有那麼好用,這也是各大機構紛紛增資小貸,或則直接撇棄登出小貸轉向獲取消金和銀行牌照的原因。

此前,銀保監公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通知》,限制了網際網路貸款的全類資金方機構——一是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單筆貸款中合作方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二是與單一合作方發放的本行貸款餘額不得超過一級資本淨額的25%;三是與全部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的網際網路貸款餘額,不得超過全部貸款餘額的50%;四是地方法人銀行不得跨區域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

不論哪些方案,消金界認為,平臺的“斷直連”工作須提前準備不可拖延,要不然影響的只會是自身的利益與行業競爭力。

“斷直連”未來的影響將逐步體現出來。

在監管與機構看來,行業的整體資料安全風險變小,也更合規,對於行業監管而言將是重大提升;與此同時,也將增加平臺的成本,目前大約為千分之幾的資料或者技術服務費用,其他的影響主要在客戶運營方面(《“斷直連”對客戶運營的影響:品牌隔離和客戶鎖定是關鍵》);相關第三方的影響力將逐漸走弱,但持牌機構的話語權將提升。

此前,央行主導的第三方支付行業“斷直連”工作成效可以借鑑。2017年8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下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以下簡稱209號文)。

209號文明確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都要接入網聯。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透過網聯清算平臺處理。同時,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8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之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如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線上支付是直接連線各大銀行的,而現在需對接網聯,再由網聯作為中間平臺實現與銀行對接。

經過兩次“斷直連”,監管態度與要求已非常明朗——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信用資訊“斷直連”的過渡期還有不到6個月,我們拭目以待。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