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乏力、心慌氣短?可能是氣血不足,教你3個改善氣血的藥膳方

頭暈乏力、心慌氣短?可能是氣血不足,教你3個改善氣血的藥膳方

入伏以後,天氣越來越熱,你是否發現自己身體越來越虛、氣色越來越差、情緒也越來越低落、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好?

經常有頭暈、睏乏之感,甚至出現了心慌氣短、月經不規律、腹脹噯氣、胸悶、胸痛等情況?

如果您也有上面提到情況,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存在氣血不足!

本期,固生堂中醫邀請了廣州區域的潘煥珍醫生,教你夏季如何調養氣血,還推薦了3個可以改善氣血的食療藥膳方,趕快學起來吧!

頭暈乏力、心慌氣短?可能是氣血不足,教你3個改善氣血的藥膳方

潘醫生表示,很多人過了30歲,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而且往往女性比男性更早、更容易出現氣血失調。

首先,自然界萬物復甦,陽氣上升,易擾動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較難保持人體新陳代謝平衡和穩定,易致生理機能失調。

再者,現代人處於高強度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下,過度無規則生活和作息習慣,導致人容易出現肝血虧虛。

歸根結底離不開4點原因

1、情志過度:

情緒不好會影響到脾胃運化,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

2、多思傷脾:

平時工作壓力大、過度用腦也是傷脾的。

3、日夜顛倒:

經常熬夜、晚睡會傷陰血。

4、三餐不規律:

過度食用油膩、水果、冷飲會傷脾胃,妨礙脾胃生氣血。

中醫認為氣血不足是如何形成的?

內因:

先天稟賦薄弱,易於患病,後易久虛不愈;煩勞過度,憂鬱思慮,肝氣鬱滯;勞傷心神,心失所養,脾失健運,日久易導致氣血不足。

外因:

平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氣血來源不充;大病久病或產後失於調理等等,日久均可形成氣血不足。

頭暈乏力、心慌氣短?可能是氣血不足,教你3個改善氣血的藥膳方

如何調養氣血不足?

1、飲食注意

改善膳食結構補氣血,氣虛者可以選擇黃芪、白扁豆、大棗、山藥、百合、蓮子、薏米等煮粥;血虛者可以常食當歸生薑羊肉湯。

2、經絡療法

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可以消散瘀血,可以堅持按揉關元、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3、運動養生

運動是調養氣血必不可少的環節,正常的作息及適度戶外運動有助於補養氣血,平時可練習八段錦、瑜伽、太極拳、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

4、調養心態

長時間心情壓抑,會使肝氣鬱結,引起氣血暗耗。平靜的心態、良好的心情是調養氣血的首要條件。

5、中醫調理

氣虛多用四君子湯,血虛可用四物湯,氣血雙虛可用兩者結合而成八珍湯;針對不同的體質辨證,予中藥、艾灸等相應的調理。

食療和泡腳養生推薦

食療藥膳

1、益氣滋陰安神方

組成:銀耳15g、枸杞子25g、沙參15g、百合15g、紅棗3枚(去核)。

做法:加水適量,文火濃煎,可加入少量蜂蜜或冰糖,飲湯食渣。

適用於滋陰補腎,益氣和血,寧心安神的保健。對心煩氣躁、口鼻幹、大便幹、入睡難者尤宜,並可潤澤肌膚。

2、補益氣血湯

組成:五指毛桃30g、黨參15g、淮山15g、雲苓15g、陳皮5g,紅棗6枚(去核)、生薑3片。

做法:加豬脊骨250g,煲成湯,飲湯食渣。

適用於益氣血,健脾胃的保健。對脾胃虛弱,食慾不佳尤宜。

3、補氣健脾祛溼粥

組成:黃芪20g、淮山30g、蓮肉15g、炒苡仁10g、芡實10g、炒扁豆10g、紅棗5枚(去核)、加大米100g。

做法:前八味加水煮沸40分鐘,再加入大米,煮成粥即可食用。

適用於補益氣血,健脾利溼的保健。對夏天溼氣重、自覺易疲乏、睏倦、身體沉重者尤宜。可幫助去脂、淡化臉部色斑。

(以上食療方使用,需先辨清每個人體質狀況,根據自身體質再選用相應的食療藥膳,具體詳情可諮詢醫生)

頭暈乏力、心慌氣短?可能是氣血不足,教你3個改善氣血的藥膳方

睡前泡腳

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中藥泡腳可達到“上病下治”的效果。對平素易疲乏,入睡困難,手腳冰涼者尤為適宜。

有歌謠雲: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溼邪乃除;秋天泡腳,肺臟潤育;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組成:生薑15克(切片)、花椒10粒、小茴香10克、艾葉15克。

用法:加水煮沸10-15分鐘,溫度適中時,泡腳。每日1次,每次約15-20分鐘。

適用於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祛風除溼的保健。對肢冷畏寒,風溼疼痛,足部抽筋等療效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