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為了取悅乾隆,他對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這套書

乾隆皇帝是位超級的文藝青年,和珅為了討好乾隆,還特意下令翰林院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一套明代的書籍。究竟是哪套書令和珅如此重視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大清十二帝中究竟誰最會享受?那肯定非乾隆皇帝莫屬了,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乾隆皇帝似乎就是前來享福的。

和珅為了取悅乾隆,他對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這套書

和珅為了取悅乾隆,他對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這套書

乾隆皇帝一生愛聽戲,愛旅遊,愛古玩的同時,他還愛書成痴,曾特別設立了一個叫做“天祿琳琅”的機構,用以珍藏古今書冊。凡是“天祿琳琅”內的書籍,盡是五色織錦封面,宣綾包角,每冊書的封面和封底都有“乾隆五璽”的印記,稱得上是古代“精裝書庫”。

可是乾隆卻還有一個遺憾,那就是自己的“天祿琳琅”中缺少一套明成祖時代的《永樂大典》。乾隆皇帝做夢都想找來《永樂大典》一觀。

和珅為了取悅乾隆,他對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這套書

既然皇帝有要求,作為奴才的和珅也能揣測聖意,在知曉了乾隆想看《永樂大典》後,他自告奮勇,要幫乾隆皇帝找到這套業已絕版的書籍。

和珅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發現《永樂大典》總共有兩部,一部為明成祖永樂時期的正本,另一部為嘉靖41年時謄寫的副本。《永樂大典》正本已經遺失不見,可是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永樂大典》副本的消失。

紫禁城內翰林院中的藏書浩如煙海,從明代至清代,所有的書籍都被收集於此,因而和珅把《永樂大典》的尋找範圍縮小到紫禁城內。

和珅為了取悅乾隆,他對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這套書

翰林院內的藏書都有專門的分類,且有專人打理,管理翰林院書籍的官員對藏書瞭若指掌,因而和珅命令翰林院的官員們努力尋找,官員們哪敢不聽和大人的話?隨即便一頭扎進書海,每日光是看翰林院中書籍的目錄都頭昏眼花,結果卻令人無比失望,翰林院所有的藏書中,根本就沒有《永樂大典》的半分影子。

翰林院管理書籍的官員十分洩氣,將這個訊息告訴給和珅後,和珅卻堅決不信。他堅信《永樂大典》一定藏在紫禁城的某處,只是由於年頭太久又疏於管理,導致無人發現而已。

和珅在痛斥了翰林院官員後,決定親自尋找《永樂大典》的下落。他首先翻閱了翰林院用書記錄,從明代的嘉靖朝一直查到了清代的乾隆朝,並沒有發現《永樂大典》被毀或者是借出的情況,如此重要的書籍若是有所變動,必然會被記載,因此他更加確信自己以前的直覺沒有錯,《永樂大典》肯定還在紫禁城中。

和珅為了取悅乾隆,他對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這套書

和珅確定了找書的目標後,首先避開了在翰林院找書的誤區,並在紫禁城多處不起眼的角落下手搜尋。“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位翰林院官員終於在一個名叫“敬一亭”的偏僻樓閣角落裡,發現了放置多年早就已經蒙塵的《永樂大典》。

在《永樂大典》重見天日後,和珅馬上將其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龍心大悅,並對和珅大加讚賞,《永樂大典》也就轉藏於“天祿琳琅”的藏書閣中。

和珅為了取悅乾隆,他對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這套書

和珅為了取悅乾隆,他對翰林院下令,挖地三尺也一定找到這套書

可是誰也想不到,和珅此舉卻給《永樂大典》帶來了滅頂之災。晚清時期,由於朝廷的腐敗,導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一把火將翰林院燒得灰飛煙滅,也讓《永樂大典》徹底失傳,被記錄在冊的4825本藏書,居然只剩下了152本,實在是可惜至極。

和珅究竟是幹了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想必小編不用贅述,各位讀者心裡也能明白七八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