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年前的中印之戰究竟湮沒了多少箇中隱情?

說起歷史上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糾紛,就不得不唐朝李世民時代的外交官王玄策,他曾經留下了“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故事。王玄策受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率領使團,出使印度中天竺。在途中時,中天竺的阿羅那順發動叛變,奪取中天竺的大權,成為新國王。阿羅那順對即將到訪的大唐使者很憂慮,畢竟使者是應前國王的邀請來的,阿羅那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在途中截殺大唐的使團。

1372年前的中印之戰究竟湮沒了多少箇中隱情?

古代軍隊

大唐的使團覆沒,但王玄策逃了出來。王玄策逃離後在回大唐的路上,經過吐蕃時,王玄策發檄文徵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王玄策率領這8200軍隊去攻打中天竺,在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擊敗阿羅那順。王玄策一路攻城略地,攻入中天竺的都城,俘虜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達一萬二千多人,並押送到長安獻俘。

事實上,這場中印之戰在我國曆史長河並不起眼,王玄策本人雖在史書中留下一筆,但他的功績與李靖、李績等人相比也不值一提。這場古代僅有的中印之戰,在歷史上也是留下諸多迷題,今天小編細說一下這些戰爭背後的那些隱情。

1372年前的中印之戰究竟湮沒了多少箇中隱情?

唐朝軍隊

一、阿羅那順為什麼會襲擊大唐的使團?

貞觀二十二年(647年),大唐的使團是應國王屍羅逸多的邀請來訪中天竺的,阿羅那順篡位之後,他肯定非常擔心大唐的態度,如果大唐不支援他當國王的話就不妙了。即便如此,阿羅那順也應該先接待大唐的使團,搞清大唐使團的態度再做打算也不遲,而不是不問事由就襲擊大唐的使團。

1372年前的中印之戰究竟湮沒了多少箇中隱情?

唐朝軍隊

二、大唐為什麼會派使者出使中天竺呢?

很多人認為當時吐蕃強大,李世民派王玄策出使中天竺的目的是希望尋找盟友,在西南方向牽制吐蕃。王玄策卻借兵吐蕃,把中天竺給消滅了,此舉顯然破壞了大唐對西域的戰略,其實不然。

唐朝與吐蕃大戰兩百多年,而最早的一戰是在貞觀十年(636年),唐朝由侯君集、牛進達率軍5萬軍隊擊退了吐蕃20萬大軍的攻擊。後來,李世民安撫吐蕃,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唐朝與吐蕃也進入一個蜜月期,這種蜜月期一直維持到龍朔二年(662年),雙方的關係才開始惡化,並重啟戰端。所以在貞觀一十九年(647年)時,唐朝是不會為了對付吐蕃而派使者去中天竺。

據史料的記載,中天竺與大唐的往來是中天竺促成的,當時大唐威名遠播,貞觀十五年(641年),中天竺首先派使節來唐,李世民派李義表出正使、王玄策為副使出使中天竺。這一來一往,中天竺和大唐的關係迅速升溫。所以,大唐派使者出使中天竺只是兩個國家正常的友好往來,跟吐蕃沒有關係。

1372年前的中印之戰究竟湮沒了多少箇中隱情?

唐朝軍隊

三、大唐會干涉天竺的內政嗎?會幫助推翻阿羅那順的政權嗎?

中天竺距離唐朝路途遙遠,與大唐幾乎沒有任何利益關係。固然大唐是應中天竺前國王屍羅逸多的邀請,才出使中天竺,但實際上,大唐並不重視與中天竺的關係。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這點:1。使團規模太小。唐朝當時出使到日本等國的使團規模常常有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王玄策的使團只有30多個人還要攜帶一大堆物品,可以想像,大唐送給中天竺的禮物也厚不到哪去。2。使團正使的官職太小。王玄策第一次出使中天竺時是副使,而正使李義表僅為朝散大夫,五品官。第二次出使中天竺時王玄策曾任右衛率長史,是軍隊中的文官,職權並不大。事實上,王玄策消滅中天竺後回到大唐才升任朝散大夫。

1372年前的中印之戰究竟湮沒了多少箇中隱情?

象兵

大唐與中天竺沒有實際利益關係,況且王玄策只是一個使團的正使,在職權上他也無權干涉他國內政。如果阿羅那順好好接待王玄策和大唐的使團,雙方以後仍然會友好往來。阿羅那順襲擊大唐的使團,反而激怒王玄策,使事態惡化。王玄策率軍攻打中天竺和大唐也沒有多大關係,他只是想出口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