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始皇帝剛駕崩便天下大亂,楚漢相爭的結局是不是早已註定

壬寅年 乙巳月 癸亥日 宜讀此文

從春秋戰國到鴉片戰爭,巍巍華夏,煌煌數千年曆史,不論是輝煌還是屈辱都是我們的精神財富,本系列將擷取重大歷史事件,與大家一起領略祖輩的榮耀。

本文是系列第七篇——楚漢相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次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偌大的秦朝瞬間就天下大亂,我們不禁要問,

強大的秦朝難道只屬於嬴政一個人?

我們不禁要想,

一個歷經百年才完成統一的王朝怎麼這麼快就垮了?

01

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秦二世荒唐,趙高指鹿為馬,這些都不是秦朝滅亡的原因,畢竟秦始皇剛剛去世,秦朝雄厚家底還在,祖龍餘威仍在,而一夜之間六國故地全部造反說明秦朝依舊只是秦國人的秦朝,並不是天下人的秦朝。因此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有二。

為何始皇帝剛駕崩便天下大亂,楚漢相爭的結局是不是早已註定

始皇帝駕崩後秦朝風雨飄搖

第一,嚴刑酷法。商鞅變法最重要的著力點就是依靠嚴刑酷法來規範國民的行為,讓國民按照國家機器的意志來活著,稍有逾鉅不是割鼻子就是砍斷雙腳,還有更嚴重的腰斬、凌遲、車裂等酷刑,而且不僅要保證自己不犯法,還要監督周圍的人不犯法,否則會被連坐。

統一六國後,這些酷刑應用於全國,秦國人民已經習慣,但是東方六國的遺民未曾經歷過如此酷刑,對於很多人來說,秦法有如人間地獄,秦朝也因此沒有得到廣大國民的認可,因此陳勝吳廣起義才能從最初的900人迅速發展到數萬人,六國貴族造反時,輕輕鬆鬆就能拉起一支隊伍。

第二,郡縣制。必須承認郡縣制是國家治理的一種進步,但是秦始皇步子邁得太大。郡縣制並不是新鮮事物,商鞅變法中就有這一條,而東方六國也早有實踐,但是他們都沒有在全域推行郡縣制,因為那會觸及太多貴族的利益,動搖國家之根本。

與郡縣制相對的是分封制,或者叫封君制,在這種制度下,貴族、士大夫階層等都有屬於自己的封地,然而秦朝在全國推行郡縣制,把原本六國上層階級的利益全部收回,他們怎麼可能擁護秦朝,於是在有了陳勝吳廣的星星之火後,六國舊貴族紛紛打著復國的旗號造反,項梁、項羽便是如此,

而真正滅亡秦朝的不是陳勝吳廣代表的農民起義軍,而是項梁、項羽為代表的貴族造反隊伍!

02

項羽的人設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幾千年來悲劇英雄項羽收穫了無數擁躉,很多人認為得天下的應該是項羽這樣響噹噹的英雄漢,不應該是“猥瑣卑劣”的劉邦,其實這是受了《史記》的荼毒,真實的項羽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除了軍事能力突出外,在其他方面毫無可取之處。

為何始皇帝剛駕崩便天下大亂,楚漢相爭的結局是不是早已註定

項羽的表現讓人失望

何為不忠?

楚懷王熊心是天下討秦義軍的共主,他是君項羽是臣,他對項羽還有提拔之恩,然而項羽出關東返後殺掉了熊心,自立為西楚霸王。很多人都說,熊心只是個放牛娃,是被項梁拉來掩人耳目的,只是個傀儡,其實不然,項羽殺熊心花了將近半年,這半年之中項羽率領他那支打贏了鉅鹿之戰的雄師,還有英布等悍將與熊心的軍隊對峙廝殺,熊心是兵敗身亡,並不是像傀儡一樣搞杯毒酒了結。

熊心派遣三路大軍伐秦,主力由宋義率領,副將項羽,另外兩支偏師由劉邦和共敖率領,宋義是熊心的心腹,項羽矯詔殺了宋義,奪了這支軍隊的指揮權,這才有了他後來打鉅鹿之戰的資本。熊心與項羽有君臣之義,項羽卻殺了熊心,此為不忠。

何為不孝?

項羽是項梁帶著出道的,項梁是楚國項氏的族長,項羽只是族中小宗子弟,地位並不高,是項梁帶著他一步步成長的,給了他發揮的舞臺。

定陶之戰中,項梁因秦將章邯的斬首行動偷襲而身亡,章邯是項氏的仇人。鉅鹿之戰,項羽俘虜了章邯,項氏族人都希望殺了章邯,項羽卻放了他,還封他為雍王,到關中盯著劉邦,項氏族人對此非常失望,在後來的楚漢之爭中,項氏也拋棄了項羽。項梁雖是叔父,對項羽卻勝似親父,遇見殺父仇人卻不復仇,此為不孝。

何為不仁?

可能會有人替項羽不殺章邯辯解,說他是愛才,或者有仁義,這都是幌子。如果他愛才,韓信不會投奔劉邦,如果他仁義,不會有新安城坑殺數十萬降卒,不會有咸陽城內數月不息的大火。

反觀稍早進入關中的“地痞流氓”劉邦,卻能做到約法三章,秋毫無犯,這也為他在關中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楚漢相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眾不支援項羽,因為他不仁。

為何始皇帝剛駕崩便天下大亂,楚漢相爭的結局是不是早已註定

坑殺數十萬降卒 只對虞姬一人柔情?

何為不義?

秦朝滅亡,起義事業大功告成,到了分蛋糕的時候,項羽以楚懷王的名義分封18個諸侯,然而封地的多寡與肥瘦卻不是根據功勞來的,而是誰和他關係好誰分的蛋糕大。

比如說他封的齊王田都本是田榮的副將,就因為田都跟隨項羽入關而田榮沒有,於是田都成了齊王,而田榮只是齊國相,田榮當然不服,率軍趕走了田都,自立為齊王,與項羽對峙。同樣的道理,劉邦率軍先入關中,滅亡了秦朝,按照“懷王之約”應當為關中王,結果卻被“發配”到不毛之地的漢中,而關中交給了章邯等三個降將。

這種情況很多,因此項羽分封后不僅沒穩定局勢,反而多地造反對抗楚國,這也是楚漢相爭時很多諸侯背叛項羽支援劉邦的原因之一。不以功勞而以親疏分封,此為不義。

03

楚漢相爭

項羽已經把劉邦趕到漢中去了,怎麼還能讓他跑出來,這就是項羽自己造的孽了,

我們看下面的時間表:

漢元年四月,項羽把咸陽劫掠一空後出關東返,以楚懷王名義分封諸侯,隨後與楚懷王軍隊交戰;

漢元年五月,齊國相田榮起兵反項,自立為齊王;

漢元年七月,楚懷王戰敗往南方撤退,項羽佔據彭城,自立為西楚霸王;

漢元年八月,劉邦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入關中;同月項羽令楚地三王英布、共敖、吳芮進攻楚懷王;

漢元年十月,英布殺楚懷王;

漢元年十二月,項羽伐齊,田榮兵敗身死,同月劉邦基本平定關中。

從上面的時間表可以看出,

在項羽“弒君篡位”時,齊國田榮造反,趕走了項羽封的齊王,自立為齊王,同時劉邦攻入關中;而在關中三王章邯、董翳、司馬欣苦等項羽救援的時候,項羽正陷入齊國泥潭,無暇西顧,只能眼睜睜看著董翳、司馬欣投降劉邦,章邯被重重包圍苦苦支撐。

為何始皇帝剛駕崩便天下大亂,楚漢相爭的結局是不是早已註定

趁著項羽無暇西顧 劉邦進入關中

章邯等人也是名將,怎麼擋不住劉邦呢?

一來漢軍大將是“兵仙”韓信,再有名的名將在韓信面前都不夠看,其次項羽坑殺秦國降卒,這幾十萬降卒很多都是關中百姓的父親、兄弟、兒子,入關後又殺了秦王子嬰,火燒咸陽,可以說項羽敗光了他在關中的群眾基礎,而章邯等人是項羽在關中的代言人,在章邯和劉邦之間選擇,關中百姓當然選擇“約法三章”的劉邦。

劉邦基本佔據關中,就像當年的秦國,擁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趁著項羽還在齊地平叛,劉邦打著為義帝(楚懷王)報仇討逆的旗號,聯合五國諸侯,號稱56萬大軍進攻西楚都城彭城,項羽急率3萬精銳回援,不得不說西楚霸王的名頭不是吹的,3萬人打得56萬人潰不成軍,劉邦灰溜溜跑回關中,拿章邯出氣,滅了章邯佔據了整個三秦之地。

這時張良為劉邦獻下邑之謀,“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英布早就對項羽不滿,劉邦派人遊說,英布反楚,項羽分兵攻打英布,自己率軍與劉邦戰於京(京縣)索(索亭)之間,項羽戰敗,楚漢戰事進入焦灼狀態。

為何始皇帝剛駕崩便天下大亂,楚漢相爭的結局是不是早已註定

除了打仗,劉邦其他能力均遠超項羽

戰事焦灼在滎陽、成皋一線時,劉邦派遣韓信東征,韓信的個人表演秀開始了,一路上他創造了不少成語,像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等,先後攻滅項羽的盟友魏國、趙國,最後為了自己做齊王,還把已經投靠劉邦的齊國給滅了,與此同時彭越在項羽背後騷擾其糧道。

項羽進退兩難想要議和,戰爭的天平向劉邦傾斜,但是讓劉邦沒有想到的是,韓信、英布、彭越等人翅膀硬了,竟然不聽調遣了,沒人派兵到滎陽來與項羽決戰,劉邦主動出擊卻吃了敗仗,只得答應議和,雙方簽訂“鴻溝協議”,鴻溝以西歸劉邦,以東歸項羽,這便是楚河漢界。

為何始皇帝剛駕崩便天下大亂,楚漢相爭的結局是不是早已註定

歷史上的鴻溝成了象棋中的楚河漢界

劉邦封韓信為齊王,也給了英布、彭越等人畫了足夠大的餡餅後,眾人終於同意共擊項羽了,於是劉邦撕毀鴻溝協議,親自率軍由西向東,韓信率軍從齊地由北向南,英布率軍從楚地由南向北,一起向彭城推進,最後十面埋伏,將項羽團團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自刎而死,持續四年的楚漢相爭結束,劉邦在定陶稱帝,建立大漢王朝。

項羽不是輸給了劉邦,而是輸給了自己,楚漢相爭的結果從開始就註定了。劉邦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他面對著和秦始皇同樣的問題,如何保障大漢王朝傳承下去,為此他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大肆剪除異姓王,定下“非劉姓不得封王”的鐵律,卻最終還是差點丟了劉姓江山,

請關注下一期——呂后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