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點選 藍字,關注慧跑

一定的跑量積累是順利完成馬拉松,乃至在馬拉松比賽中實現 PB 的基礎,沒有跑量積累就無法打下堅實的耐力基礎。

雖然不乏天賦異稟者用較少的跑量就能達到比較好的成績,但總體而言,對於訓練時間有限、訓練水平有限的大眾跑者而言,沒有必要的跑量積累,想要取得相對比較好的成績,大機率來說比較難。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下表為中國田協大眾精英跑者等級標準,該標準依據不同年齡段來制訂,年齡越輕成績要求越高,反之亦然。

總體而言,男性要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成績要在 330 左右,女性要在 350 左右。

那麼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來了,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一般要達到多少呢?

300 公里是起碼的要求嗎?

中國田協大眾精英選手等級標準

(免抽籤標準)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月跑量 300 公里

是靠每天跑 10 公里實現的嗎?

一個月 30 天,一個月跑 300 公里,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平均每天 10 公里,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

但這樣的計算看起來是沒問題的,可能也有少數跑者是這樣乾的,但如果你是一名更加成熟的跑者,基本不會採用這樣非常平均的訓練方式。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為什麼這麼說呢?

● 大眾跑者都有自己的職業,難免有時工作忙碌,沒那麼多時間跑步,也很難絕對保證天天有時間跑 10 公里;

● 只是跑步,沒有其他訓練內容,比如把力量訓練作為豐富、調劑和補充,一方面容易增加受傷風險,一方面絕對單一化的訓練也不是最佳的訓練方式;

● 一個月完全不下雨的情況很少見,如果遇到下雨天,可能跑步就沒法順利進行,同時不是人人都有室內跑步的條件;

● 如果只是按照某種固定速度完成每天 10 公里的訓練,不能說沒效果,但效果可能沒有高低錯落,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的多樣化訓練來得好,因為人具有適應能力,長期只跑 10 公里容易形成能力瓶頸;

● 每天跑 10 公里耗時 1 小時以內或者 1 小時左右訓練出來的耐力水平跟全馬 330 所需要的幾個小時持續奔跑所需要的耐力水平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是許多人後程跑崩的核心原因。

因為跑 1 個小時和跑 3 個小時不是一個概念,不去進行更長距離,更長時間的耐力訓練刺激,你的耐力基本上會停滯不前,每天跑 10 公里,也許你的耐力不會下降,但要提升可能性也不大;

當然,不是說每天 10 公里,一個月 300 公里的訓練就一定不好,有時簡單粗暴也能解決問題,但對於多數目標 330 的跑者,不建議採用這種訓練方式。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用怎樣的訓練方式實現最理想 ?

其實前文已經說了,透過高低錯落,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的多樣化訓練,更為科學,也能更有效地提升大眾跑者的跑步能力,這就是所謂週期化系統跑步訓練。

所謂週期化系統訓練是指按照一定訓練計劃或者安排,有目的地堅持訓練,並且在訓練中按照一定週期將不同配速、不同跑量的訓練連有機組合 ;

系統訓練是實現 330 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證,透過週期化系統訓練才能循序漸進的提升耐力,最終保證你具備 330 所需具備的能力。

馬拉松的準備階段可以分為 : 一般準備階段、專門準備階段 :

一般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著重發展基礎耐力 , 專門準備階段其目的是提高專項耐力 ;

一般準備階段最主要的訓練方法是 LSD 訓練;專門準備階段則是指透過最大攝氧量強度訓練,進一步提升有氧耐力的空間和厚度,此時除了 LSD 訓練,還應增加更多間歇跑、抗乳酸跑、馬拉松配速跑等訓練。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以下四種訓練是目標突破 330 跑者所需要的訓練手段和方法。

1、LSD

LSD 又被稱為有氧耐力跑,是指以 65% — 78% 最大心率進行 30 — 150min 的訓練,也是跑者平時跑步訓練最主要的方法,它的訓練目的是發展基礎耐力、提高心臟功能,儲備體能,從而為後期更高強度訓練打下堅實基礎,這種訓練通常安排在備賽早期。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2、馬拉松配速跑

馬拉松配速跑又被稱為有氧動力跑,它是比有氧耐力跑強度稍微高一些的跑法,此時的速度基本就是你在馬拉松比賽時使用的配速,所以被稱為馬拉松配速跑。

其要求以 79% — 87% 最大心率連續跑 40 — 110 分鐘,在備賽後期,越臨近比賽,馬拉松配速跑佔比越高。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3、乳酸閾跑

乳酸閾跑其目的是加強身體對乳酸的清除能力,減少乳酸堆積,使乳酸在體內處於可控制的水平,從而增加有氧耐力空間。

乳酸閾跑要求以 88% — 90% 最大心率進行 20 分鐘訓練,可以進行一組或者多組這樣的訓練,如果暫時能力不夠,也可以每一組只進行 5 分鐘,進行四組訓練,組間休息 1 分鐘。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4、間歇跑

間歇跑,是最為辛苦的訓練,因為在間歇跑訓練中你將達到最大心率。間歇跑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你的最大攝氧量。

間歇跑時要求達到最大心率的 91% — 100%。 每一組進行 3 — 5 分鐘,然後休息,間歇跑時間與休息時間比例為 1:1;

也就是間歇休息時間也是 3 — 5 分鐘,如此迴圈進行多組這樣的訓練,亞索 800 就是最為經典的間歇跑訓練模式。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5、衝刺跑

衝刺跑又被稱為重複跑,是強度最大的一種跑法,顧名思義就是進行 50-200 米左右的短距離衝刺。

衝刺跑一般可以安排在 LSD 訓練尾聲,進行多組衝刺跑,它可以提升爆發力,從而有利於跑步經濟性的提高以及改善跑姿,避免長期慢跑所導致的速度能力下降。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以上是週期化系統訓練的五種核心訓練方法,其運用並不是說每週 1-2 次 LSD 訓練,1 次馬拉松配速跑訓練,1 次抗乳酸跑訓練等等,而是結合備賽週期進行合理有機的組合;

在一般準備階段,主要進行 LSD 訓練,在專項準備階段,在繼續保持一定量 LSD 訓練的基礎上,要增加更多的間歇跑、乳酸閾跑訓練,而在賽前或者長達兩三個月的比賽期,則要更加重視馬拉松配速跑訓練,只有學會組合,才能將週期訓練理論運用起來,並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耐力的遞進式增長。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是按照嚴謹的跑步訓練計劃,也不一定每月跑量都是一模一樣的。

需要每週訓練幾次 ?

對於以追求健康為目的普通跑者而言,每週跑步三次,每次跑步半小時就足夠了。

但對於月跑量 300 公里的精英跑者而言,每週三次肯定是遠遠不夠的,但也不一定非得天天跑步,這樣的跑者訓練頻次基本可以達到每週 5-6 次,一般只有一天跑休,有些跑者可能一天都不會休息,也可以。

那麼每週 6 次訓練怎樣安排較為合理呢?相對比較合理的運動模式是這樣的:

● 每週二、三、四、五、六、日一共 6 天訓練,週一跑休;

● 週二進行 10-12 公里慢跑;

● 週三進行一次間歇跑,比如 8 × 1000 米,10 × 800 米,另外 3 公里熱身跑,3 公里恢復跑;

● 週四安排一次全身力量訓練,包括上肢、核心和下肢,時長 1 小時左右;

● 週五進行 10 公里馬拉松配速跑;

● 週六安排一次 10-12 公里慢跑;

● 週日進行 20-25 公里慢跑;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完成訓練?

下圖顯示了全馬成績為 330 跑者不同速度訓練的最適配速,比如其馬拉松配速基本為 500,間歇跑為 440,LSD 差不多為 545 左右。由於 LSD 訓練佔據其中大頭,我們可以以每公里 545 配速進行計算。

月跑量 300 公里意味著每週要平均跑 75 公里方能完成,其中含一天跑休,一天力量訓練,用 5-6 天時間跑完 75 公里,平均每天 12。5 公里,每公里平均配速 545,差不多需要 70 分鐘,加上熱身及拉伸基本意味著每天要花 1 個半小時在訓練上。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體的平均計算,有些時候一小時就能完成訓練,雙休日拉練則要長達 2-3 小時。

所以好好訓練本身還是需要花費相當多時間的事情,一些跑者平時工作較忙,訓練時間不足,訓練總是被中斷,訓練不繫統就成為一個大的問題。

全馬 330 水平跑者不同跑法的配速標準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

積累量比提升強度

更穩妥更安全

看到這裡,大眾跑者可能會想,其實講了半天,其實還是在講積累跑量的重要性,的確如此。

根據我國著名中長跑訓練專家,中國女子馬拉松一姐李芷萱的教練,上海體院李國強教授的建議:

他認為對於大眾跑者而言,不要著急提強度,延長距離比加快配速要更安全更穩妥。

因為身體對於量的適應能力要比對於強度適應能力更好,量增加一些,身體承受負荷的冗餘空間較大,但貿然增加強度,容易出現過量負荷,給心肺系統、運動系統都帶來比較大的壓力,比如出現心率飆升,運動損傷等現象,所以李教授認為大眾跑者優先發展量,當量積累到足夠多,那麼再上強度也不遲;

並且李教授的經驗是,當量積累足夠多,再去跑強度,其實也會發現沒那麼累,可以基礎耐力訓練對於跑者的重要性。

我國著名中長跑訓練專家,李芷萱教練李國強

要想成為大眾精英跑者,月跑量 300 公里是起碼要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