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營養不良病人的日常注意事項

肌營養不良的患者可能會表現出如下的症狀:1、乏力的症狀,可能最初來就診的時候沒有任何誘發因素的乏力,乏力可能會呈現週期性,也就是在每天特定時期會出現肌肉的乏力。隨著乏力的加重,甚至不能夠直立行走。2、肌肉萎縮的情況,可以正常的活動、飲食,而肌肉會出現進行性萎縮,並且有肢體纖細的情況。3、肌張力明顯降低,肌張力指的是肌肉在不活動時保持的張力。如果被動牽拉患者的關節,會使肌肉反射性的產生張力,繼而維持關節的穩定性和防止關節過度活動。出現此類疾病的患者,牽拉其關節的時候會明顯感覺肌張力降低,周身發軟。

肌營養不良三五歲期多無症狀,大多數情況下在3-5歲以後開始發病,有的家長反應,發現孩子運動發育就較同齡人差落後,像正常的孩子1歲左右都可以獨自行走,但他們的孩子,一般到1歲半~2歲開始獨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穩,不過這一症狀往往被誤認為缺鈣或體質弱等原因而被忽視。

隨著時間的推移,肌力和肌張力減低外,腓腸肌內充填了大量增生的脂肪結締組織,將導致腓腸肌肥大之質地較硬,缺乏肌肉的彈性。症狀逐漸明顯,發現運動能力較同齡兒差,動作不協調、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齡人。逐漸出現步態異常,搖擺,俗稱鴨步,上下樓困難,蹲起困難。

肌營養不良病人的日常注意事項:

1。嚴格預防感冒、胃腸炎。肌萎縮患者由於自身免疫機能低下,或者存在著某種免疫缺陷,肌萎縮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長,肌萎無力、肌跳加重,特別是球麻痺患者易併發肺部感染,如不及時防治,預後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胃腸炎可導致腸道菌種功能紊亂,尤其病毒性胃腸炎對脊髓前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從而使肌萎縮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覆或加重。肌萎縮患者維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復的基礎。

3。肌營養不良患者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較強烈的長期或反覆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

4。肌營養不良合理調配飲食結構。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採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饕膳,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並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

5。勞逸結合。忌強行性功能鍛鍊,因為強行性功能鍛鍊會因骨骼肌疲勞,而不利於骨骼肌功能的恢復、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