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歷史新高;中科院沈自所助力“奮鬥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等

1.

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歷史新高

快訊|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歷史新高;中科院沈自所助力“奮鬥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等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FR) 釋出新的《世界機器人2021工業機器人報告》顯示,目前於中國工廠運作的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創紀錄的943,000臺——增長21%。新機器人的銷量增長強勁,2020年出貨量約為168,000臺。這相比2019年增加20%,更是單一國家有史以來的最高值。中國機器人制造商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其於2020年國內的市場份額為 27% (45,000 臺)。在過往的8年中,這份額縱有些波動,但一直保持穩定。

2.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助力“奮鬥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

快訊|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歷史新高;中科院沈自所助力“奮鬥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等

近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抵達三亞錨地,完成了“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首次常規科考應用,並開展深海儀器裝備的萬米海試。作為“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與全海深7功能主從伺服液壓機械手研製單位,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在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的支援下,研製出 11000 米級的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和7功能主從伺服液壓機械手系統,為“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提供了裝備與技術支撐,並在首次常規科考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

3.

新型電動“外骨骼”,讓截肢者輕鬆行走

快訊|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歷史新高;中科院沈自所助力“奮鬥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等

美國猶他大學仿生工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套輕型動力外骨骼,該裝置使用電機、微處理器和先進的演算法來幫助下肢截肢者行走,就像電動腳踏車幫助騎手踩著踏板上坡一樣。該研究小組的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實驗資料表明,藉助動力髖外骨骼輔助裝備是提高截肢者步行經濟性的可行方案,能顯著降低行走的代謝成本,對活動性產生相當積極的影響,未來可大幅提升膝上截肢患者的生活質量。

4.小米生態鏈企業「追覓科技」完成36億人民幣C輪融資

快訊|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歷史新高;中科院沈自所助力“奮鬥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等

近日,小米生態鏈企業「追覓科技」正式宣佈獲得36億元C輪融資。本輪投資由華興新經濟基金、CPE源峰領投,碧桂園創投戰略投資,雲鋒基金、磐澤資產、北京泰康投資、天行者資本、嘉實投資、達晨財智等跟投,老股東小米集團、順為資本、IDG資本追加投資。追覓表示,碧桂園創投作為本輪新引入的戰略投資人,將幫助企業未來進一步拓展智慧家居場景、和前裝及物業市場;小米集團作為既有戰略投資人,未來也將作為追覓持續長期合作伙伴,與追覓共同推動技術進步和產品普惠。

5.

超40款移動機器人新品亮相CeMAT 2021

快訊|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歷史新高;中科院沈自所助力“奮鬥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等

近日,亞太地區年度工業盛會CeMAT ASIA 2021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在本次展會上,移動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紛紛亮家底、展身手、推新品。包括靈動科技、斯坦德機器人、海康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勱微機器人、庫卡、曠視、Syrius炬星等業內知名企業相繼展出了各自在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產品及相關行業解決方案。

6.

麻省理工最新成果:AI揭示人腦如何處理語言

快訊|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歷史新高;中科院沈自所助力“奮鬥者”號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等

MIT神經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最新一代的預測語言模型不僅可以預測下一個單詞,還可以執行似乎需要一定理解才能完成的任務,如問答、文件摘要和故事續寫。這些模型的潛在功能類似於人類大腦中的語言處理中心的功能。預測性人工神經網路可作為預測語言處理如何在人類神經組織中實施的可行候選假設。這些網路為一個有前途的研究方向奠定了關鍵基礎,即在整合逆向工程的良性迴圈中將自然語言處理的高效能模型與人類語言理解的大規模神經和行為測量相結合,包括測試模型預測神經和行為的能力,剖析表現最佳的模型以瞭解哪些元件對高大腦預測性至關重要,利用這些知識開發更好的模型,並收集新資料以挑戰和限制未來幾代神經上合理的語言處理模型。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END——————————-

想了解更多文章細節,或諮詢投稿事宜,歡迎您聯絡:

我們會及時與您取得聯絡,謝謝!

看累了嗎?戳一下“在看”支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