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B莫屬,得小B者得天下

非B莫屬,得小B者得天下

這是

劉老師新營銷

的第 1351

篇文章

預計閱讀時間 10 分鐘

重要的不是閱讀速度,而是你的消化速度

網際網路下半場,非b莫屬。這是我看完《曾鳴:未來五年S2b是最有可能領先的商業模式》和《曾鳴:真正的S2b其實是S2b2C,是S和b共同服務C》兩篇文章的感受。

這是兩篇里程碑式的文章,也是網際網路上半場與下半場的分界線。

網際網路上半場是B2P2C(P,平臺,Platform),P是上半場的主角、核心。

網際網路下半場是S2b2C,b是下半場的主角、核心。

所以,才有標題“非b莫屬”的說法。不理解b的價值,未來很難做好數字化。

- 01 -

S2b2C要點

琢磨曾鳴文章半月之久,說說要點。

S2b2C要點

1、B2C已達頂峰,C2B(C2M)太遙遠。S2b2C是合適的中間過渡。

2、C2M邏輯之成立,需要與C實時互動。互動的資訊才有高價值,B2C做不到。這個話,曾鳴說合適,其他人說不合適。因為曾鳴更瞭解B2C內情。

3、與C實時互動,非b莫屬。F(廠家、品牌商)、B(經銷商)、P(平臺商)都做不到。

4、S和b共同服務C。雙主體服務,前所未有。有雙主體服務,就可能有三主體服務,比如快消品分銷數字化F2B2b2C就是三主體服務。

5、S給b提供服務。S是價值的提供者,技術平臺的提供者,b是價值的傳遞者。

6、S主體是多元的。可以是平臺,如社群團購(P2b2C),直營連鎖(F2b2C),還可以是分銷數字化(F2B2b2C)。

這是S2b2C的要點。其中要點中的要點,就是b在S2b2C中無可替代的價值,小b的唯一性。

- 02 -

與C互動,非b莫屬

我們看看曾鳴S2b2C的邏輯:

第一,C是一切經營的起點。這是數字化的基本要義,數字化必須2C。

第二,現有B2C模式獲得的C端資料,不是實時互動資料,不足以支援C2M模式。兩個關鍵詞:實時、互動。實時容易,互動難。

實時資料,C端資料。這是數字化有別於資訊化之處。

第三,需要尋找新路徑獲得C端實時互動資料,支援未來的C2B(C2M)模式。C2B是未來最佳商業模式。

第四,獲取實時互動資料,小b最合適。

第五,雖然小b很合適與C實時互動,但小b小而散,呈分散式。於是,需要S服務b,然後共同服務C。

- 03 -

小b思維

平臺電商是網際網路的上半場,上半場的主角是平臺(P)。

B2C實質上是B2P2C。P是平臺(Platform)。

曾經流行過平臺思維、流量思維,就是因為平臺主導了流量。做電商要搞清平臺的流量邏輯。

無論是不是平臺思維,平臺的重要性大眾容易理解。

S2b2C是網際網路下半場的商業模式。下半場的主角是b。

b是零售終端,既有沃爾瑪型別的KA,也包括便利店、街頭小店,都是b。又稱小b,區別於大B(經銷商)。

非B莫屬,得小B者得天下

類似於平臺思維,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可能也會有“小b思維”。沒有小b,就沒有網際網路下半場。S2b2C一定要搞清b與C的關係,以及商業邏輯。

然而,並非所有小b都很重要。

小b的重要性,一是因為F、B、P三方都做不到與C實時互動;二是隻有b與C建立了立體連線,才有可能實現立體互動。

從中心化的平臺思維,轉身分散式的小b思維,難度很大。有了中心化平臺的先驅,總有人認為網際網路下半場應該再造一個類似的超級大平臺。這是錯誤的。

把分散的小b,透過技術手段形成與使用者的立體連線,再把全國的小b串聯成一個系統,發揮巨大的價值。這就是小b思維。

- 04 -

立體連線,實時互動

立體連線,就要從施煒老師在《連線》中提出的三度空間講起。

三度空間,即線下、社群和網路三個商業空間維度。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現實。

曾鳴在遠期目標是C2M,特別關注與C端實時互動。實時互動,只有b與C透過三度空間實現的立體連線能夠解決。

傳統商業線上下。誰能夠與C互動?

不是廠家、經銷商,而是小b(門店)。

但是,b與C能夠線上下互動,但難做到實時互動,而且互動也無法數字化。

以APP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平臺,能夠在網路空間觸達C端。似乎與C能夠高效互動、實時互動。但是,這是單向的。C端不找你,你找不到C端。B和P是互動的被動方。作為阿里的參謀長,曾鳴深知B2C的缺陷。

圍繞社群也出現了社群電商,社群的互動頻次最高。但社群商業要麼做不大,要麼有多層次違規嫌疑。

三度空間獨立的商業體系均非最佳狀態。如果能夠融合,就是理想狀態的C端實時互動模式。

三度空間整合後,誰能夠與C端實現三度空間的實時互動?

小b是最合適的經營主體。

線下強關係(地理空間近),社群強互動(互動頻次高),小程式便於推送。實時互動相當便利。

非B莫屬,得小B者得天下

2021年,我推出了新書《新營銷2。0:立體連線》,似乎無意之中為這個問題做了鋪墊。透過b與C在三度空間的立體連線,全方位以數字化觸達C。

- 05 -

b是鏈主

S2b2C商業模式中,S是多元主體。既可以是廠家(品牌商),也可以是經銷商,或平臺商。

他們能不能與C端立體連線?

小規模可以,大規模做不到!

只要是中心化的,一定無法批次與C端建立三度空間觸達。

線下是熟人世界,熟人有限,無法批次。

社群是半熟人世界,半熟人同樣有限,無法批次。

平臺是機器人世界,非熟人世界。

與C端有血有肉的連線,就是熟人在三度空間的連線。

此時,有一個詞非常適合稱呼b的角色:

鏈主。

離開鏈主,C路不通。或者,路雖通,但資訊不夠。

因此,b有唯一性。

- 06 -

實時啟用C端

我一直站在品牌商角度研究數字化運營,不像曾鳴站在平臺商角度有C2M的遠大志向,但特別關注C端啟用。有人說S2b2C是為阿里定製的商業模式,S就是阿里。這是錯誤理解。

單一品牌無法像平臺一樣做到使用者高黏性,因此,需要常態化啟用使用者。

APP、小程式等都無法在線上啟用使用者,啟用使用者最有效的工具是社群。但是,品牌商、經銷商都無法與全國性使用者保持日常社群關係,只有b端做得到。

因此,在與使用者三度空間連線中,社群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 07 -

一鏈百連

b端成為新鏈主,掌握了C端資料,會不會像平臺電商一樣“挾C自重”,成為S端“公敵”?

深度分銷時代,KA店就已經成為供應商集體“討伐”物件。平臺電商時代,平臺因為高昂的流量費再次受到抨擊。現在b端有了三維關係和使用者資料,是不是更會成為供應商眼裡的“作惡”物件?

從技術上講,只要b端連線使用者,S端即連線使用者。這是S2b2C的技術特徵決定的。因此,一鏈百鏈。只要b端成為鏈主,則不論S端有多少經營主體,都連線了使用者。

S2b2C的演化方向,KA店大機率會走向“新制造”,即b2C+C2M。KA店做貼牌。現在已經有KA店在這麼做。

KA店的線下流量下滑,這是不爭的事實。下一步是在流量下滑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利潤。

因此,C2M是必然選擇。

中國大量的小店,沒有供應鏈直達M端(製造商)的能力,但會不會“挾使用者自重”?當然有可能,但b端也有高度分散性的。S2b2C的技術路線是S端的。這也是曾鳴提出S服務b端,S和b共同服務C端的原因。

S端既從b端獲取資料,一鏈百連。同時也利用獲取的資料服務於b端,共同服務於C端。

我在即將出版的《新營銷3。0:bC一體化轉型》中,總結了三條原則:

1、線上線下融合;2、F、B、b三方一體;3、流量分潤原則(一切流量來源於b端)。

非B莫屬,得小B者得天下

- 08 -

去中間化的坑

很多概念有誤導性。

比如B2C。電商從來就沒有B2C,只有B2P2C。離開了平臺撮合流量,B與C無法見面。B2C去中間化,似乎更理想,但恰恰P就是新中間商。

比如私域。私域這個概念,有獨享的暗示。在運營中就變成了去中間化的F2C。很多人就是這麼理解,也是這麼做的。

比如DTC。DTC仍然被一些人誤解成去中間化,變成網路直銷。

數字化運營,離不開兩個關鍵點:

一是一定要2C。

無論是網際網路上半場的B2PC,還是下半場S2b2C,都是2C。因此,純粹的B2B要思量思量了,B2B不是完整的網際網路邏輯,需要繼續延伸到C;

二是2C如果要做成規模,一定要有個中間體。

上半場的中間體是平臺P,下半場的中間體是b。

網際網路多半不會去中間化,但原來的中間化,多半會被淘汰。淘汰傳統中間商,崛起新中間商。

- 09 -

曾鳴的文章,最近才看到。驚為天人。我在近3年時間內,用bC一體化的邏輯,把曾鳴思考過的東西再思考了一遍,並且在落地實踐。

同樣的話,曾鳴說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