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避免踩坑,這些消費提示請牢記!

消費者如何選購安全的食品?

(1) 應主動學習一些食品安全的判斷知識,掌握食品標籤的識別方法,檢視各種標識、標記是否完備。例如市場準入標誌SC, 計量合格標誌C,配料表的內容,廠名廠址是否齊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執行標準,使用和儲藏方法等。

(2) 應儘量購買大企業或知名品牌的食品。這類企業從原料採購、生產成品、質量檢驗到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都比較完備,能保證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質檢部門對這些企業有相對定時和規範的檢測,有些企業的執行標準甚至高於國家標準,安全可靠性相對較高。

(3) 選購食品時,儘量到超市或連鎖店購買。這類企業一般都從正規渠道採購產品,有嚴格的進貨驗收制度和銷售記錄,對食品質量的把關較嚴,有正規的售後服務渠道,食品質量的安全可信度較高。

(4) 購買食品時,要留好購物小票或索要發票, 如果有質量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 “國以法為綱、民以食為天”,食品是每個人每天都所必備的,是維繫生命的重要渠道,其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作為消費者,都應有一雙慧眼,努力保證自身的安全。

如何從包裝上的標籤鑑別食品的質量?

偽劣產品一般包裝簡單粗糙,所用包裝材料質量差,有的是採用收購來的舊包裝物包裝,可見汙跡和摺痕;偽劣產品包裝多是手工操作,包裝質量差,包裝不平整,介面和貼上口不整齊,常見鬆脫現象;偽劣產品印刷通常是粗製濫造,套色不準,圖案中的幾種顏色有移位現象,顏色暗淡、深淺不一、圖案模糊。

如何利用感官來鑑別食品的質量?

(1) 視覺鑑別法:這是判斷食品質量的一個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觀形態和色澤對於評價食品的新鮮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變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著重要意義。視覺鑑別應在白晝的散射光線下進行,以免燈光隱色發生錯覺。鑑別時應注意整體外觀、大小、形態、塊形的完整程度、清潔程度,表面有無光澤、顏色的深淺色調等。在鑑別液態食品時,要將它注入無色的玻璃器皿中,透過光線來觀察;也可將瓶子顛倒過來,觀察其中有無夾雜物下沉或絮狀物懸浮。

(2) 嗅覺鑑別法:人的嗅覺器官相當敏感,甚至用儀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檢查出來極輕微的變化,用嗅覺鑑別卻能夠發現。當食品發生輕的腐敗變質時,就會有不同的異味產生。如核桃的核仁變質所產生的酸敗而有哈喇味,西瓜變質會帶有餿味等。食品的氣味是一些具有揮發性的物質形成的,所以在進行嗅覺鑑別時常需稍稍加熱,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溫下進行,因為食品中的氣味揮發性物質常隨溫度的高低而增減。在鑑別食品的異味時,液態食品可滴在清潔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氣味的揮發;識別畜肉等大塊食品時,可將一把尖刀稍微加熱刺入深部,拔出後立即嗅聞氣味。食品氣味鑑別的順序應當是先識別氣味淡的,後鑑別氣味濃的,以免影響嗅覺的靈敏度。在鑑別前禁止吸菸。

(3) 味覺鑑別法:感官鑑別中的味覺對於辨別食品品質的優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味覺器官不但能品嚐到食品的滋味如何,而且對於食品中極輕微的變化也能敏感地察覺。如做好的米飯存放到尚未變餿時,其味道即有相應的改變。味覺器官的敏感性與食品的溫度有關,在進行食品的滋味鑑別時,最好使食品處在20℃~45℃之間,以免溫度的變化會增強或減低對味覺器官的刺激。幾種不同味道的食品在進行感官評價時,應當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最後鑑別味道強烈的食品。在進行大量樣品鑑別時,中間必須休息,每鑑別一種食品之後必須用溫水漱口。

(4) 觸覺鑑別法:憑藉觸覺來鑑別食品的膨、松、軟、硬、彈性(稠度), 以評價食品品質的優劣,也是常用的感官鑑別方法之一。例如,根據魚體肌肉的硬度和彈性,常常可以判斷魚是否新鮮或腐敗;評價動物油脂的品質時,常須鑑別其稠度等。在感官測定食品的硬度(稠度)時,要求溫度應在15℃~20℃之間,因為溫度的升降會影響到食品狀態的改變。

為兒童選購食品應注意什麼?

(1) 到正規商店裡購買,不買校園周邊、街頭巷 尾的“三無”食品。

(2) 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儘量選擇信譽度較好的品牌。

(3) 仔細檢視商品標籤,食品標籤中必須標註:產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廠名、廠址、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不買標籤不規範的產品。

(4) 食品是否適合自己食用。兒童食品至今尚無明確的定義,因此,為兒童選擇食品謹慎為宜。小食品、休閒食品不等於是兒童。標註兒童食品的也不一定就適合兒童食用。

(5) 不盲目隨從廣告,廣告的宣傳並不代表科學,而是商家利益的體現。

(6) 關注兒童食品的相關資訊。如:我國已經啟動了“兒童食品行業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此工作將為兒童食品的選擇提供消費參考。

(7) 糖果、甜食、巧克力、果凍、泡麵、純淨水、洋快餐、冷飲、銀杏果等九種食品兒童不宜多吃。

保健食品消費注意事項有哪些?

(1)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能替代藥品,不能宣傳疾病治療、預防作用。各位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們,不要聽信將保健食品比成靈丹妙藥的虛假誇大宣傳。

(2) 保健食品屬於特殊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要依據其功能有針對性的選擇,並按標籤、說明書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不能全面替代膳食,在食用保健食品期間,要堅持膳食平衡,節日期間應酬較多時,特別要注意合理平衡的膳食結構。

(3) 請大家透過正規渠道購買保健食品,也別忘了索要正規的銷售憑據,千萬記住“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要輕信非法傳銷、會議銷售、旅遊營銷等形式,以免花冤枉錢。選購時要認準保健食品包裝上的批准文號,認清保健食品“小藍帽”標誌。若想了解相關產品更多資訊,可以登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

(4) 選購保健食品時要檢查其包裝上是否註明了生產企業名稱和生產許可證號,如果想要查詢生產許可證號,可以登入企業所在地的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網站查詢。

(5) 不要相信那些號稱能治療、預防疾病的食品和保健食品,遇到這些虛假宣傳,可以撥打電話12315 進行投訴舉報。

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消費提示

我國野生蘑菇資源十分豐富,野生蘑菇味道鮮美且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為廣大公眾所喜愛,但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種有毒品種,我國每年都會發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毒蘑菇中毒後,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療法。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發生,以夏秋季節為主,雲南、貴州等地高發,中毒主要由家庭誤食誤用導致。為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特進行以下風險提示。

(1) 對消費者的提示

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 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採食野生蘑菇。在有采食野生蘑菇習俗的地區, 切勿採集未食用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中毒症狀,要立即催吐,並儘快就醫。

(2) 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提示

生產、加工野生蘑菇時,要確保可食蘑菇不會混入有毒品種。

預防亞硝酸鹽中毒的消費警示

近年來,多地曾發生過因誤用亞硝酸鹽引起的農村自辦群體性宴席食物中毒事件,應引起廣大公眾警惕。

(1) 什麼是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類含氮無機化合物,可作為食品新增劑應用於肉製品中。常見的亞硝酸鹽主要有亞硝酸鈉和亞硝酸鉀,其外觀與食鹽類似,呈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顆粒狀,無臭,味微鹹,易潮解和溶於水。

正常飲食情況下,人體中的亞硝酸鹽主要是食物和飲水中的硝酸鹽在口腔及胃中細菌的作用下轉化而來。研究表明,亞硝酸鹽可以透過一定途徑被還原為一氧化氮。攝入含有低水平亞硝酸鹽的食物可補充人體內的亞硝酸鹽。

(2) 亞硝酸鹽在食品中使用的規定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亞硝酸鹽的使用和安全管理有著嚴格要求,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硝酸鹽是安全的。國標規定亞硝酸鈉、亞硝酸鉀可作為護色劑、防腐劑在醃臘肉製品、醬滷肉製品和燻、燒、烤肉等加工中使用,並規定了最大使用量和最大殘留量。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遵守《關於禁止餐飲服務單位採購、貯存、使用食品新增劑亞硝酸鹽的公告》(衛生部公告2012年第10號)規定:禁止採購、貯存、使用食品新增劑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3) 人體過量攝入亞硝酸鹽的危害

如果短時間內經口攝入(誤食或超量攝入)較大量的亞硝酸鹽,則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具有正常攜氧能力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 失去攜氧能力,造成組織缺氧,稱為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當攝入量達到0。2-0。5g時可導致中毒,攝入量超過3g時可致人死亡。中毒的特徵性表現為紫紺,症狀體徵有頭痛、頭暈、乏力、胸悶、氣短、心悸、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口唇、指甲及全身面板、黏膜紫紺等。嚴重者意識朦朧、煩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4) 常見的亞硝酸鹽致食物中毒的原因

常見的亞硝酸鹽致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四類。一是由於亞硝酸鹽在外觀上與食鹽相似,誤將亞硝酸鹽當作食鹽使用或食用,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二是由於我國很多地區有家庭自制加工肉製品的習慣,如果食用含亞硝酸鹽過量的肉製品也會引起食物中毒。三是貯存過久、腐爛或煮熟後放置過久及剛醃漬不久的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有所增加,該情況下食用容易導致中毒。四是個別地區的井水含硝酸鹽較多(稱為“苦井水”),用這種水煮的飯如存放過久,硝酸鹽在細菌作用下可被還原成亞硝酸鹽而導致中毒。

(5) 消費建議

消費者要購買正規渠道銷售的食鹽。要注意食用新鮮蔬菜,不食用存放過久或變質的蔬菜。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溫下存放過久,飯菜最好現做現吃。儘量不用“苦井水”煮飯,不得不用時,應避免長時間存放。此外,在食用加工肉製品、鹹菜等食品時,可搭配富含維生素C、茶多酚等成分的食物,以降低可能含有的亞硝酸鹽的毒性。

關於食用燒烤食品的主要風險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消費者喜歡到街邊的燒烤大排檔吃燒烤喝啤酒。大家需要重視燒烤中存在的風險,並做好相應預防工作。

(1) 燒烤肉製品中形成的苯並芘具有致癌作用, 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損害。苯並芘又稱苯並(а)芘,是一種多環芳烴,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I類致癌物。燒烤肉製品中的苯並芘是食品在燒烤、煙燻、烘烤時,脂肪因高溫裂解,產生的大量自由基透過熱聚合反應生成苯並芘。經常大量攝入燒烤食品對健康具有潛在危害。

(2) 路邊燒烤安全隱患多,應引起足夠重視。

① 原輔料來源不清,製售過程把控不嚴,存在引發食源性疾病等風險。部分流動燒烤攤販所使用的食物原輔料來源不清。個別商販常將肉串烤制半熟、售賣時再加工,生熟不分,易造成二次汙染。此外,燒烤食品烤制時間短,中心溫度可能達不到殺菌的溫度,容易導致進食者感染消化道疾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病。

② 部分經營者未取得正規營業資質,且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監管。

③ 部分路邊燒烤攤位不具備餐飲服務的基本條件,衛生條件較差,加工製作過程不規範,部分從業人員未辦理健康證,經營時間地點不固定,不僅造成監管部門監管困難,也對消費者健康構成潛在危險。

(3) 按照相關規定,餐飲服務單位不得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

個別不法商販使用嫩肉粉等新增劑,易引發硝酸鹽中毒。原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2 年5月28日聯合釋出《關於禁止餐飲服務單位採購、貯存、使用食品新增劑亞硝酸鹽的公告(2012年第10 號)》,規定禁止餐飲服務單位採購、貯存、使用食品新增劑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關於啤酒的消費提示

啤酒是指以麥芽、水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包括酒花製品),經酵母發酵釀製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發酵酒。

(1) 啤酒含有營養物質,但飲用要適量

研究表明,啤酒中含有糖類、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1972年第九屆世界營養食品會議推薦啤酒為營養食品,被喻為“液體面包”。啤酒可提供熱量,1瓶原麥汁濃度為12°P的啤酒(以500毫升計)熱量約為900焦耳, 相當於250克馬鈴薯的發熱量。此外,啤酒釀造所使用的麥芽、酵母及酒花均為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

啤酒中含有酒精,大約在3%~5%,但是大量攝入啤酒後,可能會造成酒精中毒。因此,啤酒需要依據個人自身情況適量飲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男性每天的飲用量不超過750毫升,女性每天的飲用量不超過450毫升為宜。

(2) 搬運、儲存及開啟啤酒要正確

啤酒為含氣帶壓產品,尤其是採用玻璃瓶包裝的啤酒產品,在搬運過程中要避免激烈碰撞,應在低溫環境下貯存(低溫貯存可以有利於維持啤酒的良好風味)。開啟時也要注意安全,需注意開啟方式和方法,避免劇烈碰撞,防止玻璃瓶爆炸傷人;也應避免高溫曝曬而導致爆瓶傷人。

(3) 啤酒飲用溫度有要求

建議啤酒的飲用溫度以10~15℃左右比較合適。淡色啤酒適宜於溫度低些飲用,濃色啤酒和黑啤酒適合於稍高些溫度飲用。飲用溫度過高,會使酒內的二氧化碳快速溢位,酒體缺乏殺口力,酒味苦重而平淡;飲用溫度太低,會使人感覺麻木,一些啤酒的特有揮發性香味成分無法顯現。

(4) 啤酒飲用的其他注意事項

① 患病和服藥期間,飲用啤酒應謹慎,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並諮詢醫生。

② 不建議未成年人和孕婦飲酒。因為未成年人及胎兒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啤酒中的酒精在一定條件下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關於小龍蝦的消費提示

當前正值小龍蝦的消費旺季,市場監管總局提示消費者食用小龍蝦時注意:

(1) 消費者應在具備合法經營資質的農貿市場、超市等地購買小龍蝦,並索要發票或收據,不要購買和食用來源不明的小龍蝦。

(2) 烹飪前清洗乾淨,烹飪過程要燒熟煮透;不要加工死亡、感官異常或不新鮮的小龍蝦。

(3) 消費者在餐館就餐時,要選擇持有食品經營或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館並索要發票或收據。

(4) 如果進食小龍蝦後出現全身或區域性肌肉痠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主動告訴醫生相關情況。

關於河豚魚的消費提示

河豚魚又稱“河魨”“龜魚”“雞抱”“氣泡魚”“氣鼓魚”等,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但在淡水河流及海洋、河流匯合處也可發現,其體背、側面的斑紋隨種類不同而各異。河豚魚因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後易因中毒而導致人員神經麻痺,進而發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河豚毒素潛伏期一般為0。5~3小時,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藥和治療方法。為防止因食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河豚魚及其產品而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示河豚魚經營者和消費者注意:

(1) 應從合法渠道採購和購買河豚魚及其產品。

河豚魚應來源於經農業部備案並公佈的河豚魚源基地,且經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中國漁業協會河豚魚分會稽核透過的加工企業加工的包裝產品。產品包裝上附帶可用於追溯的二維碼,並標明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原料基地及加工企業名稱和備案號、加工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檢驗合格資訊等內容,同時應提供同批次產品檢驗合格證明。

(2) 禁止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經營養殖的河豚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豚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魚。如違反上述規定,將按我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經抽檢檢測發現含河豚毒素超標的,將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廣大消費者應進一步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堅持從合法渠道購買河豚魚及其產品。若因不慎誤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河豚魚而出現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中毒症狀,應立即採取催吐等前期處理,並趕緊前往醫院救治。

你知道嗎|避免踩坑,這些消費提示請牢記!

公眾如果在市場上發現有非法生產經營河豚魚及其產品的,請及時撥打12315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素材來源 | 市場監督管理局 編輯 | 馮秋璐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