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以柔弱勝剛強,可利萬物卻不爭——水之道與人生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

——老子。最普通、最常見,無色無形,潤物無聲的

,在幾千年前的智者老子看來,

不僅上善而且幾於道。

水那無比普通卻又常見的身體裡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品質,到底擁有著怎樣的力量,讓它不僅做到了上善,甚至還幾於道?最平常、最普通的水用什麼行動詮釋了上善,參悟得道幾於道的呢?是因為它柔弱,是因為它善下之,還是因為它善利萬物而不爭?

僅用五千字就著成了

文意深奧、包涵廣博,擁有無盡智慧的萬經之王《道德經》

,千年以來引無數後人喟然歎服的智者老子,面對平常、普通的水竟不由發出了“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的驚呼,水究竟有什麼魅力可以讓大智慧的老子發出如此驚歎?

善以柔弱勝剛強,可利萬物卻不爭——水之道與人生之道

柔弱

水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柔弱”。水,天下至柔也。水甚至柔弱到沒有自己的形狀,盛之以圓,則其圓,盛之以方,則其方。水

雖柔弱但有自己原則

,抽刀斷水水更流,

柔弱中有著精神,柔弱中透著堅強

。老子對水的這一特點極為欣賞,他曾說“

柔弱者生之徒,剛強者死之徒也

”。在老子眼裡,柔弱是力量,柔弱是生機,是希望。“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柔弱的水猶如母親的手一般,溫暖、柔軟,但

柔弱中卻有著無盡的力量,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能勝過它

,因為

沒有什麼可以真正改變得了它

。水,至柔也;金,至剛也,水能穴之,金有損而水無損也,柔弱卻勝剛強。

老子曰:“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在老子的思想中“柔弱勝剛強”,柔弱是生命力的體現,看似柔弱的東西恰恰是最有生命力的,而發展到

最堅強的時候往往離衰亡就不遠了

,所以

最柔弱的水反而蘊含著最強大的力量

,君不見平時柔弱無比的水發起怒來,竟有洪水貫城、巨浪滔天、排山倒海、毀天滅地的力量。

水的柔弱天性決定了它的

本性謙和

,決定了它與萬物和諧統一,決定了他像嬰兒一樣

與世無爭

。老子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在這裡老子又一次表達了對柔弱這一品質的欣賞,嬰兒雖柔弱,但各種侵害都會自動遠離他,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兇惡的鳥不搏擊他,此之稱之為厚德也。

保持一顆柔弱之心

並非是要軟弱或是虛弱無力狀態下的無奈選擇

,而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強者

所做的智慧抉擇

。如果崇尚剛強,人就有可能在各種慾望的驅使下,任性使氣、逞強好勝、好勇鬥狠、劍走偏鋒,但豈不聞

剛強易折

,如果破壞了和諧統一的局面,必將逐步走向滅亡。水成功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天下至柔者莫之能易也,柔弱的水飽含力量,盛滿希望,每次輕輕拂過河底那光滑圓潤的卵石時,彷彿是在向世人宣告“柔弱勝剛強”。

善以柔弱勝剛強,可利萬物卻不爭——水之道與人生之道

善下

水的第二特點就是“

善下之

”。那些低微、卑下之處往往是水的歸宿。但這裡所說的善下之

並不是說自我放縱,自我墮落

,而是

種人生態度

,甘居卑下之地,不抱怨,安貧樂道,處之泰然

。不被所處位置所綁架,謙和適應,不驕不躁。水用自身的行動向人們彰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意義。老子曰:“江海之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善處低下,善於以謙恭的態度做人做事

,然後方能為“

百谷王

”。

人皆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自己

把自己擺得太高就容易自滿

,就會

失去前進的動力

,水意識到了這一點,然後“善下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低窪卑微之處人所厭惡,而水卻趨向之並安身於此,處人之所不欲之地,正因為有這種品德,所以水備受推崇。“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多麼形象準確地描繪出了水的高尚形象,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黃河之水為何奔流到海不復回,因為它善下之,因為它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因為他清楚自己的定位。

從水的這一品質就可以看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取得一番成就,就要善於處下。要像

江海一樣具有包容永珍的氣量,具有虛懷若谷,謙虛容物的人格

。老子聯絡水的“善下之”,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聖明的人想要處在百姓之上

成為統治者

必須用言語對百姓表示謙下

;想要在百姓之前

成為領導者

,必須把

自身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後

。所以,要想成為一個上位者,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必須在面對他人時謙虛謹慎,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後。在老子眼裡聖明的人都必須具有水的這種品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然處下,包容萬物,努力修身,用心齊家,全力治國,自可平天下。

“善下之”,寥寥數字一種高尚的品德躍然於紙上,

不僅下之,而且善下之

。這就

一種品質

,不是示弱,不是無能,而是大智慧、大勇氣

剛毅木訥近乎仁

,那些只知道誇誇其談的人,在如水一般的聖德之人面前形同小丑。河海的浩瀚與王者風範和水的這種品德是分不開的,水的這種品德與老子心中“道”的要求是相符的,於是老子喟然嘆曰:“水,幾於道。”

善以柔弱勝剛強,可利萬物卻不爭——水之道與人生之道

利萬物不爭

水的另一個特點就是“

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的這一個特點將水的形象更加完美化。“善利萬物”這一點無人可以反駁,萬物生長靠太陽,萬物生長同樣也離不開水的滋養,每天早樹枝上的露珠折射出的陽光裡代表著生機、希望,多少美麗的東西在水的懷抱裡誕生成長。歷史上的四大文明都發源於大河流域,那奔騰不息的流水,孕育了太多太多的生靈和文明。在中國,黃河被稱為母親河,詠水的詩詞更是車載斗量,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水的滋養,有水才有希望!具有如此偉大品格的水卻不爭,

上天化為雨,落地化為水,滋養萬物卻不居功,又能甘居卑下之地,澤及螻蟻不求回報

。無怪乎連老子都嘆曰:“上善若水!”

水是生命之本,也只有在水溫軟如玉的滋養下,萬物才能生長,才能欣欣向榮。水是生命的象徵,

哪一個古代文明不是發源於河流之旁,水源之畔,依河而居,靠水而生

。在豐富多水的熱帶雨林,生機盎然,勃勃生機滿滿眼眼,而在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生命是如此罕見。離開了水的滋養生命將會奄奄一息,就連號稱“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枯

”的胡楊,離開了水的滋潤也會迅速乾枯死亡

,原本水草豐美的

羅布泊離水也迅速成了沙漠,變成傳說

它自然而然,默默無聞,從不自誇,澤及螻蟻不求回報,也

更從未想過要別人對它感恩戴德

,他所做的就是滋養萬物。老子認為,水就是為造福萬物而來,但卻不求名,不圖利,以其

寬廣博大的胸懷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甘處卑下無私奉獻

,卻從不與萬物相爭,所以最高善的品德應該像水一樣,無私奉獻,卻不爭功,不圖利。看似不實際,但水做到了,水真正做到了“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以

無為之心去做事,

在大功告成之後,卻毅然轉身,

不因為自己對別人有恩惠而達到利己的目的

善以柔弱勝剛強,可利萬物卻不爭——水之道與人生之道

幾於道

水不僅是

生命之源,也是精神之源,文化之源

,中國歷史上以彪悍著稱的秦兵一定曾飲馬黃河、渭水,否則哪來那種

強悍如斯的鋼鐵意志,追亡逐北的虎狼精神

。水是仁慈的,猶如母親懷抱一樣溫暖,高潔傲岸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屈原,縱身躍入汨羅江中,在黑暗中屢屢碰壁後,最終選擇了沉身水底,因為他要尋找一個寧靜之地,在汨羅江奔騰的江水裡,他會找到一些他一直在苦苦尋找的東西,柔弱卻不失剛強,善於處下,善利萬物而不爭。柔弱無匹的水,

養育生靈、澤及萬物,無所不容,毫末不爭,是以水行天道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在上德的水面前,一切都顯得如此渺小,它柔弱卻飽含力量,盛載希望,它高尚偉大卻善於處下,它善利萬物而不爭,澤及螻蟻不求回報,故化用老子的一句話“

夫唯不爭,天下孰能與之爭

?”

善以柔弱勝剛強,可利萬物卻不爭——水之道與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