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逗了?!我是HR,祖國在我心中,績效在我心中!

別逗了?!我是HR,祖國在我心中,績效在我心中!

1。技術性人員的考核指標側重及提煉

(1)首先明確“何為好的績效”?

回答指標設計及提煉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基本概念,就是“何為績效?”只有先搞清楚了“何為績效”這個基本概念,我們才能找到“好的績效指標”。

那麼,到底“何為績效”呢?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考核工作態度就是績效,有人認為考核工作能力就是績效,有人認為考核工作職責就是績效,有人認為把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和工作職責弄到一塊就是績效。

其實,這些觀點都沒有抓到“績效”的本質,要談“績效”的本質,我們還是要從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那裡找答案,彼得·德魯克有兩個基本觀點可以找到績效的本質。

一個觀點就是“目標”,德魯克認為目標的本質概括為四句話:“(1)組織必須建立大目標,作為組織方向;(2)組織必須分別設立基本單位的分目標:(3)分目標要與大目標取得一致;(4)共同的目標是檢驗組織是否成為高效團隊的標誌。”

彼得·德魯克另一個觀點就是“貢獻”,德魯克說:“組織內部沒有貢獻,貢獻產生於組織外部”。

綜合這兩個觀點,我認為,所謂“好的績效”就是企業各部門的目標和組織的大目標相一致而產生的價值。

因此,要談績效,就必須首先明確企業的大目標,根據組織大目標的要求,分解成為部門的目標和員工個人的目標。這是績效的基本內涵。

(2)然後明確“技術部門”或“技術人員”的工作特徵

技術人員是德魯克先生所講的典型的“知識型員工”,其工作的基本特徵是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組織做出貢獻,對企業的產品提供創新研發、工藝改造、技術支援、質量控制等。

(3)找到技術部門和企業貢獻的結合點

第三步是找到技術部門或技術人員和企業貢獻的結合點,這些結合點包括產品研發、產品升級、工藝改進等創造的價值貢獻。

(4)基於這些結合點,可以找到一些衡量指標

例如,產品研發規劃、產品研發項數、新產品銷量佔比、老的核心產品銷售佔比(例如有家化工企業就有一個考核指標叫“7+7”產品銷售佔比,指的是7個新產品和7個老的核心產品的銷售佔比)等,這些是價值貢獻指標。

另外還有一些基礎支撐指標,例如產品質量和各流程、產品質量投訴、工藝改進節約成本等。

(5)如何衡量這些指標

以上是指標提取和側重,接下來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定目標值和定衡量標準,關於這個問題,就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了,無論如何,先找到指標的正確方向,如何衡量可以在實施中進行適應性調整,把握住關鍵點,後面的就都是技術性問題了。

別逗了?!我是HR,祖國在我心中,績效在我心中!

2。指標定好,落地很難,怎辦辦?

這個問題也非常現實,績效管理的落地實施從來都是一個讓人頭疼和煩心的事,這也是大家把績效考核當成世界級管理難題的原因。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1)“何為績效管理”?

之所以很多企業實施績效考核做得不好,恐怕最根本的是沒有搞清楚“何為績效管理”?績效管理是一個持續的交流過程,它頂天立地,頂天是指上承企業的戰略,幫助企業落實戰略目標,立地是下接員工的成長,幫助員工持續成長,而中間環節就是“溝通、溝通、溝通”。

而很多企業之所以沒有把績效考核實施好,從根本上就做錯了,把績效管理的流程做成了“編表、填表和收表”的表格遊戲,導致了績效考核成為一個管控工具,成為績效不好的處罰手段,而沒有把目標導向和檢查落實環節連貫起來。

(2)採用“目標+計劃+會議”的績效管理模式

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建議企業採用“目標KPI+工作計劃+經營分析會”的形式,即企業制定年度目標KPI,每個月制定工作計劃,工作計劃要透過會議的形式制定和檢查。

這樣的話,企業就把績效管理做成了一個日常的運營管理流程,而不是一個階段的考核打分,這樣會幫助幹部員工養成“目標導向的意識”和“檢查落實的習慣”。

(3)績效管理理念宣導

再進一步,就是持續進行培訓宣導,建立績效導向的文化理念,營造績效導向的文化氛圍,同時,幫助管理者掌握目標制定、分解的方法,提升績效管理的技能,多管齊下,逐步把“碎片式的績效考核”上升到“連續性的績效管理”。

別逗了?!我是HR,祖國在我心中,績效在我心中!

結束語:績效管理是一個上下級之間持續對話的過程,本質上分解企業戰略與經營目標的工程,是企業的運營管理程式而非單純的人力資源管理程式,把績效管理放到企業經營的大局裡,就能找到正確的績效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