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晨跑回來的時候,在電梯間旁碰見了碰見了一個哭得稀里嘩啦的小女生。

她蹲在地上, 雙手撐著臉龐,淚珠在一旁滾動,地上還清楚可見的幾張紙巾。

想必是她剛擦完淚水而放在一邊,旁邊還有幾個菸頭散落在地上。

我怕她尷尬,顯得不好意思,趕緊往回走,而她的眼睛也注視著我,有一些慌亂。

迅速起來,把淚水擦乾,撿起旁邊的紙巾而匆匆離開,那一幕的背影,有一絲絲落寞。

雖不知在她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才能讓她如此痛哭一場。

也許是失戀,也許工作不順利,也許家裡上,生活上受挫,或者是變故。

但我能知道的時候,

成年人的哭泣都是逼到臨近奔潰的時候,才會讓情緒一下子像洪水般一樣。

然而,成長究竟是什麼?

叔認為是一種無聲的沉默,一種越來越不想說。

一旦遭受了外界的抨擊,受挫,漸漸就學會了一種緘默,不管好的壞的都變得越來越無所謂。

敞開心扉坦然接受現狀的不如意,戒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情緒,讓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強大。

世間未必有人真的懂你,也未必有人真的對你好,很多事情說出來,在對方眼裡都是一種矯情。

如此一來,還不如不說,越來越不想說,越來越沉默。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記得《請回答1988》裡的一句臺詞:

“ 大人只是故作堅強去承受重擔,他們不是不疼,只是在忍。 ”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這部電視劇有一個劇情:

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她特別傷心,匆匆和姐姐弟弟一起趕去奶奶家,想要送她最後一程。

她哭了一路,哭到睡著。

姐姐也很難過,但沒有流淚,只是皺著眉頭,並且把德善腳下的包放在自己腳下,這樣德善會坐得更舒服。

德善到了奶奶家,以為氣氛會很悲傷,但奶奶家的院子裡熱熱鬧鬧,爸爸在忙著招待客人吃吃喝喝,

姑姑們在討論金子和鑽石,媽媽在廚房忙著做飯,這場葬禮更像是在操辦喜事。

德善不理解,甚至很失望,為什麼大人們都不悲傷呢?

直到人群散去,遠在美國的大伯趕了回來,爸爸的幾個兄弟姐妹抱頭痛哭。

爸爸哭著大喊:“為什麼才回來,哥你為什麼才回來!”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姑姑們扔掉手上的戒指,不顧形象地大哭:“媽媽都沒了,要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那刻德善才明白,大人們的心裡裝滿了苦,卻不能輕易在別人面前袒露。

因為大人太忙了,有太多的事需要做,留給悲傷的位置只有一點點,不敢輕易示人。

一旦你被定義為一個成年人,就不能像小孩子那樣因為得不到一塊糖而隨便哭泣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哭聲,從來都是靜音的。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我的大學同學,前不久發現相戀七年的男朋友出軌了,

她腦補過這種場景,還準備好了十幾種吵架方案,但真正發生的時候她沒哭也沒鬧。

跟毛曉彤一樣,她連夜收拾行李從他那裡搬走,第二天裝成沒事人那樣去公司,繼續跟甲方鬥智鬥勇,下班後還如約赴了朋友的飯局。

我問她,你不難過嗎?

她說,忙工作的時候就顧不上難過了,還得賺錢交房租、水電、吃飯、份子錢。

一個女生真正成熟和獨立的標誌,也不過如此了。

小時候,得不到可以哭,現在,得不到就不想要了,省著力氣畢竟還要重新開始。

生活把我們一點點的變成了毫無稜角的人。

那些負面情緒,那些深夜痛哭,那些不開心,要麼被自己硬生生地攥在手裡,要麼把它們打碎嚥進肚子裡。

憋著,忍著,耗著,到了晚上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實在忍不住崩潰就哭三分鐘,然後擦乾眼淚,該幹嘛幹嘛。

畢竟時間寶貴,一點兒都不敢浪費。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有人說:

“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

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裡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就是覺得生活,太難了。”

在公司裡,就算被領導折磨一萬次,也只能在心裡罵一句“去你的”,然後繼續賠笑臉,認真完成工作。

在爸媽面前,我們獨立又成熟,習慣了報喜不報憂,即便是在外打拼很辛苦,也絕口不提一句,所有委屈自己咽。

跟戀人相處,我們盡最大可能的懂事和善解人意,他愛自己,我們就多愛他一點,他不愛自己,那也沒關係。

《破產姐妹》裡有句臺詞,叫做:

“我表現的不喜歡任何事物,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喜怒不形於色,成了每個成年人必備的標籤。

情緒這種東西被我們用一個殼嚴嚴實實地裹了起來,就像是行屍走肉一般的過活,生氣了不會破口大罵,被傷害也不會放聲痛哭,崩潰的時候回給自己加油打氣。

畢竟誰都不容易,儘量自己給自己安慰。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越長大越發現,情緒是最容易被戒掉的東西,生活把自己打磨拋光,讓我們

失去反抗的能力,悲喜都不行於色。

焦慮,壓力,所承受的不安,也都被藏的好好的,唯有在很深的夜晚,身邊空無一人,才敢把孩子氣釋放出來。

成年人其實都很脆弱,但是我們不能說。

聽過太多人說:能戒掉情緒的人,也是在控制著自己的人生。

覺得瞎扯,又無法反駁,我們已經不是三歲小孩了,也曉得為一些瑣碎的情緒而迷茫忐忑,其實一點都不值得。

“我終於把情緒戒掉了”

如果非要給這篇“喪大調”的文章來點正能量的結尾,我們要這麼告訴自己:

我們不再叛逆,甚至有點束手束腳,是因為有了想要守護的東西。

我們開始明白自己想做什麼,而明白想做的事之前,總要做些不得不做的事,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我們漸漸熟悉了生存的規則,漸漸適應,漸漸融入,逐步變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這正是十幾年前的小毛孩想要成為的,我們就快要成功了。

把情緒保管好,那是我們的軟肋,敵人一旦發現就可將我們擊倒。

而殺不掉你的,必然讓你更強大。

生活有點苦吧,允許你調成靜音流點淚,但別忘了你是嘗過甜才能知道什麼是苦的。

收起煩躁,收起情緒,努力蛻變,遇見更好的自己,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