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春捂”可不是多穿!

很多老年朋友對於“春捂秋凍”這句老話牢記於心,到了春天生怕“不捂生病”,有春季保暖的意識是非常好的,但是,

老年朋友的春捂不能盲目“穿得多”,春捂可不等於瞎捂。

春季常發生“倒春寒”的情況

我們首先先要學會“春捂捂哪裡”

【你知道嗎】“春捂”可不是多穿!

四個部位別凍著

腹部: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這個穴可是“培元固本、回陽就脫、和胃理腸”的要穴,胃部怕冷、經常腹瀉的人,在春季可在家常熱敷此部位,如果出門,可以多穿一層背心護好腹部。

腰部:

人體陰陽之本在於腎,

而“腰者,腎之府”

,腎陽虛時會有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症狀,所以保暖腰部就很重要,腰眼處有腎俞穴,可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在家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外出時外套不宜太短,露腰。

背部 :

人的背部關係到人的脊椎以及背部經絡,與心肺相通,如不保護好,容易讓風寒之邪透過背部侵入,引發疾病。老年朋友可以穿件馬甲護著前胸後背。

腿部 :

中醫認為,在寒冷天氣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多因肝陽虛所致,需要重點保護好小腿,

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捂哪裡”我們知道了,但是如何才能“捂得對”呢?遵守三項原則,告別盲目“春捂”。

【你知道嗎】“春捂”可不是多穿!

圖片來源網路

01衣隨溫度而增減

醫學家發現,春季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即使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才能適應氣溫,衣物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

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即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穿得稍單薄些就不至於感冒或染病了。

02春捂有度知冷暖

“春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但不出汗為好。過度的春捂容易使蓄積於體內的陽氣外發,若內藏陽氣過多,就會化成熱邪外攻,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面板等部位出血,以及頭暈目眩等症狀。

03捂與不捂要分人

春捂要分人。關節疾病患者、冠心病管著、婦科疾病患者、體質偏寒的女性春要春捂;而對於小男孩和青壯年來說,春捂的需求可能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