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俱全的馬齒莧,上得餐桌,下得藥房,清肝火、護血管

五行俱全的馬齒莧,上得餐桌,下得藥房,清肝火、護血管

有一種野菜,既上得了餐桌,又下得了藥房,夏天一到漫山遍野都是它綠油油的身影——這就是馬齒莧。近年來,馬齒莧已經成為越來越普及的一種美味“中藥食物”。

馬齒莧,別名“馬莧菜”、“馬齒菜”等,因“其葉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即葉子形狀像馬齒,氣味像莧菜。又因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籽黑”,具備五行之色,還得名“五行菜”。

藥用價值豐富

五行俱全的馬齒莧,上得餐桌,下得藥房,清肝火、護血管

1

清肝火

馬齒莧性味酸、寒,歸大腸、肝經。

有的人熬夜後眼睛會發紅,這是肝火上炎的表現,吃點馬齒莧就可以好轉。

有些人年紀輕輕就長白頭髮,不要懷疑自己是腎虛還是未老先衰,這種白髮多是血熱,是由於肝火太盛,上衝頭頂引起的,可以吃點馬齒莧。

2

護血管

馬齒莧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較強的藥理作用,對混合高脂血症及甘油三酯血癥療效尤為顯著。

它還能增加血液流動性,對動脈粥樣硬化有明顯的預防作用,而減少冠心病危險因子的產生。

3

清熱解毒療腹瀉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中醫師王元釗介紹說,馬齒莧可以用於治療溼熱所致的腹瀉、痢疾,常配黃連、木香,內服或搗汁外敷。

清代的《生草藥性備要》中記載其能“治紅痢症,清熱毒,洗痔瘡疳疔。”這裡提到的紅痢是痢疾的一種。這類患者主要症狀有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中雜血和黏液。

4

散血消腫除癰瘡

民間中醫常用其治熱痢膿血,熱淋,血淋,帶下,癰腫惡瘡,丹毒,痕痂。明代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馬齒莧可以“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

食療方法多

五行俱全的馬齒莧,上得餐桌,下得藥房,清肝火、護血管

1

涼拌馬齒莧

材料:

馬齒莧500g、生薑50g、大蒜5瓣。此為3-4人份的量。

做法:

馬齒莧摘除老根,放入水中洗淨泥沙,切小段,生薑洗淨切絲、大蒜洗淨切粒;

水燒開,將馬齒莧放開水中焯熟,冷水過兩遍;

將過完冷水的馬齒莧、生薑絲、蒜粒放盤中,加入適量陳醋、醬油、白砂糖、鹽調味即可。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解表散寒。

2

馬齒莧豬肝湯

材料:

馬齒莧45克,金針菜(又名黃花菜)30克,熟豬肝50克,雞蛋1個。

做法:

將馬齒莧洗淨,切碎;金針菜水發後切成段;豬肝洗淨,切成薄片;

馬齒莧、金針菜放入鍋中,加水煮15分鐘後,再加入豬肝稍燉,打入雞蛋,待沸後調味即成。

功效:

具有益肝明目、寬中下氣的功效,適用於肝血不足、脾氣壅滯、夜盲症、身體疲乏等病症。

3

馬齒莧芡實瘦肉湯

材料:

新鮮馬齒莧100克,芡實100克,瘦豬肉150克,精鹽適量。

做法:

將新鮮馬齒莧摘去根、老黃葉片,用清水洗淨,切成段;瘦豬肉切成肉丁,芡實洗淨;

把馬齒莧、芡實、瘦豬肉丁同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約1500毫升,先用武火煮滾,再用文火煲2小時,食用時加入精鹽調味。

功效:

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痢;芡實益腎固精,健脾止洩,除溼氣止帶。有健脾止痢作用,還適合溼熱瀉痢症輕的人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馬齒莧是用幹品的話,用量需要減半。

食用注意事項

五行俱全的馬齒莧,上得餐桌,下得藥房,清肝火、護血管

雖然馬齒莧是一種藥食兩用的中藥,但對於從來沒有吃過馬齒莧的人,最好第一次吃的時候一定要少量,逐漸適應了才能多吃。

明代的《神農本草經疏》中告誡:“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洩者勿用。”所以腹部受寒引起寒性腹瀉時,脾胃虛寒者不宜食。

此外,以下三種情況也不宜食用馬齒莧:

1、內服馬齒莧製劑時不宜再用保鉀利尿藥,以免導致高血鉀症。

2、懷孕期間不宜食用。馬齒莧“滑胎”可能會引起流產。

3、馬齒莧與鱉甲相剋,入藥的時候不要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