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頻頻出事,“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三伏貼效果好不好?當然好,幾百年來臨床驗證得好。但是正因為藥力太強,不少人會發泡灼傷面板,兒童面板敏感受罪,過敏疤痕體質難看。

有沒有其它簡便的冬病夏治的辦法?

有,而且溫和不傷身。

今天我們就簡單介紹幾種“冬病夏治”的方法。

為什麼冬病夏治

其實我們說的冬病夏治,用

“寒病夏治”

更準確,是根據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的理論。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治療某些屬於虛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作用。

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體內也是心火正盛,這時積寒躲在後背的膀胱經以及各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

但若是陽氣衰弱,體內沒有推動之力,

就會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再加上有很多人體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再痛飲消暑的飲料,如冰鎮啤酒、涼茶等,然後整日在有空調的房間裡工作,那真是陳寒未祛,又添新寒。

所以需要透過一些養生手段激發經絡執行提升體內陽氣,促使排寒。

三伏貼頻頻出事,“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三伏時間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2022年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2022年8月15日—8月24日

三伏冬病夏治方法

一.三伏灸排寒溼

艾草為地之陽,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行灸,以艾火的純陽,結合三伏天時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腧穴,具有一灸頂三灸的效果。

三伏灸保健穴位組方

1.命門+神闕穴,溫腎壯陽,元氣充足

命門穴、神闕穴

,艾灸

會感到有熱感從穴位直透體內,灸命門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充盛;神闕屬任脈,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陽固脫。

二穴相配具有溫腎壯陽,回陽固脫之效。

三伏貼頻頻出事,“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穴位示圖一)

2.關元穴,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關元穴

在道家稱為“丹田”,艾灸此穴可以治一切寒冷,陽虛,贏弱之症。中老年人,如果在三伏天堅持灸關元穴,可以改善尿頻尿急、前列腺問題。女子艾灸此穴可以暖宮驅寒調理經期,有輔助治療不孕的效果。男子艾灸關元穴有扶陽補腎的作用。

3.三陰交,三髒同補

三陰交

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的交匯點。

女子經常艾灸三陰交有利於保養子宮和卵巢。除此之外,還可以達到祛斑,祛痘,調理月經的作用。

男子艾灸三陰交保肝養腎補虛損,對陽痿早洩有輔助作用,日常艾灸可達到緩解疲勞、保健的目的。

三伏貼頻頻出事,“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穴位示圖二)

常見寒症三伏灸組穴

1.宮寒——艾灸溫宮法

宮寒是女性衰老的最大凶手,痛經、經期紊亂、手腳冰涼……都是宮寒的表現,嚴重的將導致不孕、性冷淡、小肚子突出等。

艾灸4個關鍵穴位:

關元穴、神闕穴(即肚臍)、氣海穴、命門穴,溫補腎陽,溫宮散寒。

(見穴位示圖一)

2.針對空調病——艾灸溫陽法

膝蓋、肩膀等關節部位直接暴露在空調底下,寒氣直接入侵,關節更易老化,尤其是長期伏案工作,運動量少的人,將導致肩頸痠痛等亞健康症狀加重。

艾灸2個關鍵穴位:

風池穴、大椎穴,溫陽散寒,活絡經脈。

三伏貼頻頻出事,“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3.溼氣重——艾灸祛溼法

溼氣不除百病生。溼氣侵體,常伴有頭痛、身體痠懶、倦怠乏力等情況,如溼氣不除還將導致關節風溼、痠痛,水腫肥胖,面色暗沉……

艾灸5個關鍵穴位:

關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解溪穴、豐隆穴

三伏貼頻頻出事,“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三伏艾灸操作方法:

一般需要根據具體體質及病情。陽氣虛衰明顯,又無虛火上炎症狀(咽喉疼痛、口舌生瘡、手足心人、頭暈目眩等),三伏期間可以調理

10-14次

情況較輕,或虛火上炎明顯,或以養生保健為目的,可以

7-10次

1。伏天準備期可以先單獨艾灸

神闕穴

一次

2。每期伏天,第一天務必艾灸一次(效果最好)

3。身體耐受力範圍內,保持每伏最低艾灸3次

4。每次每穴艾灸

15—30分鐘

5。三伏結束後保證每週1次繼續鞏固

6。艾灸關閉空調避免受寒

7。艾灸後

12小時

內不要洗澡

備註:

注意不應離面板太近,以免造成燙傷。幼兒、孕婦、剖腹產未康復、醉酒均不可艾灸。

溫馨提示:

文章篇幅有限,上述為驅寒冬病夏治的通用保健灸法,均可使用對各類寒症均有效。

其他詳細病症艾灸調理方式可留言諮詢。

三伏貼頻頻出事,“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二.曬背向天借陽氣

如果說艾灸是地之陽,那麼天之陽太陽,就是最大的艾灸,一定要利用好。《黃帝內經》裡所說

“無厭於日”

,夏日太陽熾烈不要討厭。因為三伏天時人的毛孔張的最開,正是吸收太陽的能量壯大自己的

“元陽”

時期。曬背讓在後背經過的

陽經——督脈,

能夠源源不斷地接收來自太陽的能量。

現在很多人沒有條件在私密空曠的空間裸曬背,只能在房間窗戶下穿著衣服曬背,但效果也是很好的。

曬背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只要三伏天堅持每日正午休息時背對太陽放鬆身體,讓太陽照射背部

最低30分鐘。

週六日時間充足的時候,可以做好防曬在公園裡曬曬背、頭頂、手心和腿腳,如果居住環境好有平滑的大石頭可以趴在上面,上曬下蒸效果更好。

備註:

記得及時補充水分,

曬背時如果出現一直流鼻涕是肺部在排寒,有時命門、關元、八廖等穴會明顯汗多於其他地方,也不必擔心都是在補虛排寒。

三 . 晚上泡腳,養腎補血

晚上九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迴圈。

艾草泡腳效果更好

用一把艾葉熬煮滾沸,冷涼變溫。

艾草有溫通經絡、活血驅寒的功效、泡腳時可以直接為身體注入陽氣,逼出體內的寒氣和溼氣。熱氣騰騰的藥湯中,艾草的溫熱藥性充分發揮,能夠使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向全身輸送陽氣,同時還能將病菌、寒溼一同帶出。

艾草泡腳特別適合臉色慘白、手腳冰涼、失眠頭痛、患風溼的人群。堅持泡腳,可以明顯感覺到體內升起的暖意氣血通暢了,體寒、睡眠、關節等困擾都會迎刃而解。

三伏貼頻頻出事,“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泡腳反應解釋:

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代表著腎寒。

上身發熱,下半身不出汗,代表著氣虛。

感覺膝蓋很涼,說明體內的寒溼正在被逼出體外。

泡腳註意事項:

1。水溫以40℃~45℃為宜。可以先用手試試,糖尿病人保險起見,可以用溫度計做測量。

2。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不可身體出大汗,以微汗為宜。

3。發育期的兒童、重度心臟病患、酒後、空腹、經期不宜泡腳。

三伏天六大忌諱

1、腳底最怕涼,不要足底迎風

2、腸胃最怕冷,不要飲食寒涼

3、上身最怕露,不要低腰露臍

4、出汗要換衣,避免溼熱侵體

5、不要冷水浴,寒邪風損陽氣

6、空腹不喝茶,易損下焦腎陽

養生一定要在平時,

三伏天是我們調理身體的好時機,我們只要順應天時養生就能養出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