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聖旨的製作過程中,為什麼要選擇用的是一個小小的小卷軸?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中,歷朝歷代中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自然是皇帝,而皇帝在大多數時候都具有絕對的裁決權,我們也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君主的一句話就可以讓臣子膽戰心驚,而且皇帝在各個方面都要做到獨一無二,就從皇帝的自稱來看,都是孤,寡等之類的。而在古代皇帝下達的命令和自己要實行一些政策時的卷軸,被稱之為聖旨。

古代聖旨的製作過程中,為什麼要選擇用的是一個小小的小卷軸?

其實真正的聖旨的製作工藝非常的複雜,並且製作甚至的材料都非常的考究,一定要選用絕佳的布料,而且是蠶絲織成,並且甚至上面的紋樣也是祥瑞的象徵。聖旨的顏色並非單一的明黃色,而是有許多種不同的顏色,顏色不同代表聖旨所下發的官員的職位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官員職位越高的甚至的顏色色更加豐富。因為聖旨是皇帝下發的命令,所以它代表著一種無上的榮耀,如果聖旨下發給一個官員,那就相當於皇帝親臨,所以官員收到聖旨後並不單單是接旨,而在後面還會將其收藏起來。有一個農民家裡祖傳有9道聖旨,不願上交,後被博物館借走卻丟失2道,那後來是如何解決的呢?

古代聖旨的製作過程中,為什麼要選擇用的是一個小小的小卷軸?

這位農民的名字叫做張振華,是一名陝西人,在明清時期,他的家族也是當地非常有名望的一個家族,並且崇禎皇帝在位時,他家族的先祖張鵬程還做過崇禎皇帝手下的總兵副將,後來明朝破滅,清軍進入中原,當時清軍中的一個開國功臣看中張鵬程的帶兵能力,所以就選擇他當自己的心腹愛。隨著這位開國功臣漸漸受到清朝君主的寵幸,於是張鵬程他自然也跟著一同升職。正因為這樣,張鵬程的後代受到他的蔭庇,也受到當時朝廷的重用,並且根據他們家族中的族譜所記載的,張家連續幾代人都身居高官。

古代聖旨的製作過程中,為什麼要選擇用的是一個小小的小卷軸?

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家族能夠得到9道聖旨中也以看出,這個家族在清朝是如何的受到朝廷的重用,因為當時他們的家族大多是都為武將帶兵打仗,並且都有許多戰功加身,而且也懂得與君王的相處之道,所以才能在幾代人之中都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

古代聖旨的製作過程中,為什麼要選擇用的是一個小小的小卷軸?

其實根據歷史記載,這個家族總共收到過15道聖旨,從這裡也能看出張家他無上的榮寵。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建社會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張家人收到的15道聖旨傳到張振華手中,也就只剩下了9道。這些聖旨也屬於文物,所以周圍的人都知道之後,很快就被當地的文物局所知曉,那些專家們勸說張正華將聖旨交給國家放在博物館收藏,但是他認為這是家族所贏來的榮譽,所以想自己收藏,傳給子孫後代,不願上交。於是專家便想能否將這些聖旨借用一段時間,供他們參觀及研究,張振華也同意。

古代聖旨的製作過程中,為什麼要選擇用的是一個小小的小卷軸?

不過在展覽時意外發生了,在展出的時候進行的非常順利,可是在展覽要結束的時候,發現被博物館借走的聖旨中丟失了兩道,於是張振華便選擇報警,大家都想想知道後來如何解決的吧。當時警方懷疑張振華也有嫌疑,可是他最後證明了自己,再後來張振華覺得丟失兩道聖旨,這個展園也要負一定的責任,便與這個展園打官司要求對方賠付金額,但被認為雙方都有責任,因此,張振華最終獲得18萬元,但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金額數。到這裡我們其實也能理解,為什麼這個農民祖傳9道聖旨不願上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