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職校訂單班,企業怎麼看

本文轉自:新華社

職校訂單班,企業怎麼看

半月談記者 鄧倩倩

在職業院校探索校企合作路徑中,“訂單式”培養是重要模式之一。企業“按需下單”,院校根據企業需求訂立人才培養方案,組建特定班級,校企雙方在課程設定、師資配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不過,訂單班落地效果尚存疑問:能否有效對接產業所需人才,吸引企業積極參與?

“畢業即上崗”能否實現

大二學生賀楊睿就讀於福建一所高職院校汽車專業,今年秋季她即將進入訂單企業定崗實習。她告訴半月談記者,學院和奧迪、豐田等知名大型車企建立“訂單班”合作,每個班約40人,只要學生畢業時透過企業的考核,就可直接進入對口企業。

“訂單班不意味著必須定向就業,學生也可以另找同類型企業的崗位,加上近年來職校學生普遍都有學歷焦慮,所以選擇升學的比例越來越高。”賀楊睿說。

這一情況並非個案。半月談記者走訪了黑龍江一所獲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職業技術學院,該校與一家大型裝備製造類企業合作,訂單式培養學徒。該校教務處處長說,剛開始時學生普遍興奮,進合作企業意願高,但3年學習之後學生會流失約20%,有的選擇專升本,有的傾向於待遇更高的企業。

半月談記者發現,一些學生和家長對訂單班存在偏見。他們認為,訂單班就是去企業,與其進廠,不如找個穩定輕鬆的崗位,比如考事業單位等。有訂單班負責人直言,能有20%左右的學生去對口企業就算是不錯的。

訂單班在各地職校廣泛開展,但其畢業生高流失率挫傷了企業參與訂單班的積極性。調研中,部分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職業院校好的生源都升學了,直接就業的大多是成績排名後30%左右的學生,他們上崗後還有不少離職的。一名招生就業處負責人說,由於學生在校培養週期長,產出不理想,還佔用不少資源,最後留不住人,所以企業投入意願不高。

想真正培養好訂單人才,對企業投入的要求並不低。如瀋陽職業技術學院與華晨寶馬合作的“寶馬班”,每一名學生的培養成本,僅由寶馬承擔部分就超過10萬元,普通企業難以承擔這樣的投入。

半月談丨職校訂單班,企業怎麼看

貴州省龍里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參加手工製茶比賽 楊文斌 攝

三大思維誤區讓訂單班“校熱企冷”

由於對職業教育的一些社會觀念偏差、“校熱企冷”等因素,當前職校開展的部分訂單班重數量、輕質量,產教融合流於表面,存在急功近利、只為用人不重教育等問題。

——校企合作重數量、輕質量。

多名職校負責人介紹,訂單班形式多種多樣,有聘請企業高階技術人員到學校授課的訂單班,有隻冠名的訂單班,這些訂單班在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等方面無實質性內容。部分學校往往僅以簽約合作企業的數量來衡量校企合作成果。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青海一所計算機學院曾與一家國內通訊企業開設訂單班。但學生反映,企業選派的授課老師專業素養參差不齊,合作培養流於形式,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訂單班已停辦。該學院教師表示:“還是希望企業能派來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切切實實帶動學生就業,否則高不成低不就更難就業。”

——企業急功近利。

一些企業在與職校達成合作意向時也會提出一些用工要求。一所輕工業類職校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有的企業曾提出“若資助11萬元能否給企業輸送11個學生”,學校是不能答應這種要求的,“不能用‘賣學生’來換取資源”。

一位職校黨委書記介紹,訂單班的培養需要企業長時間參與和投入,但有的企業對學校仍有這樣的心態——你把學生培養好,我招來就用。

——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

據瞭解,目前多數訂單班採用“2+1”的模式,即兩年在學校學習,一年到企業頂崗實習,但有的訂單班培養一味追求即學即用。一名職校教師透露,有企業提出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最多隻能給2000元月薪,面對這種情況,學校需要為學生權益把好關。

一所職校負責人說,現代學徒制提出了“招生即招工”、3天在企業、2天在學校的“3+2”培養模式,但企業難以接受這種做法。“一些企業還是把學生作為一個簡單的勞動力來看待,沒有認識到對企業人才資源儲備的重要性。”

半月談丨職校訂單班,企業怎麼看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實訓演練 李一博 攝

讓校企合作真“熱”起來

受訪教育工作者認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未來應該讓校企合作真正“熱”起來,充分利用訂單模式培養出製造業強國所需的成熟技工人才。

如何建立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長期戰略伙伴關係,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要幫助企業轉變觀念,最核心的一點是,企業要把學校看作自己的人才儲備庫。”瀋陽化工學校醫藥工程系主任欒淑華表示,可將企業引入人才培養的最前端,讓企業從招生開始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保證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的需求高度匹配。

“職業教育是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一方面充分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另一方面要爭取實現辦學上的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雙輪驅動,從而滿足職校學生對學歷上的更高追求。”福建技術師範學院副校長陳志勇說。

河南省新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林認為,為了讓訂單人才計劃相對穩定,可以由行業協會牽頭多家企業和院校建立專業產教聯盟,形成適配產業鏈的“1+N”校企合作模式,加強產業投入教育的力量,提煉行業培養標準,並植入特色課程,讓人才既符合行業要求又能滿足多家企業的特殊需求。(參與記者:王瑩 楊思琪 王林園 張子琪 餘賢紅 陳志豪)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