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怪談|《安家》中的佛跳牆究竟有多好吃

大家好,我是智在怪談,每天堅持給大家講講美食背後的歷史,讓食物吃起來更有文化內涵,歡迎大家關注。

美食怪談|《安家》中的佛跳牆究竟有多好吃

最近在看《安家》,大結局中有這麼一則故事,劇中徐文昌徐姑姑的父親,是上海地區做佛跳牆最資深的二人中的一人。在等吃佛跳牆的時候,劇中徐姑姑的朋友們,如闞老闆、城家公寓的合夥人,在劇中等吃佛跳牆的時候,也談到了佛跳牆的來歷。我們平常說起佛跳牆,第一印象總是覺得這道菜很鮮,但是具體怎麼做,為什麼好吃,可能還停留在當年看周星馳的《食神》中印象而已。那佛跳牆是具體是什麼呢?

美食怪談|《安家》中的佛跳牆究竟有多好吃

清朝道光年間,福州官錢局的官員曾經有一次宴請福建布政使(相當於省財政廳廳長,掛副省長頭銜)周蓮,其中有一道“

福壽全

”的菜、是用雞、鴨、羊肘、豬蹄、排骨、鴿蛋等以慢火煨製成的。周蓮吃後很滿意,回家後即命廚師鄭春發依法仿製在原菜基礎上,減少了肉類用量,又加入了多種海鮮,使成菜內容更加豐富,鮮美可口。後來,鄭春發離開了布政使衙門,到福州東街上開了一家“三友齋”菜館(今福州“聚春園“菜館的前身),在一次文人聚會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們品後紛紛叫好,有人即席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這道菜就叫做“佛跳牆”。

美食怪談|《安家》中的佛跳牆究竟有多好吃

關於佛跳牆的來源,還有一種說法,據說費孝通在自己的作品《鄉土中國》中,記錄了這麼一則故事,佛跳牆,發明人是一幫要飯的乞丐。 這群乞丐每天拎著破瓦罐,到處去乞討要飯,回來後把飯鋪裡各種殘羹剩飯全集在一起,用瓦罐煮熟分食。某日,有一位飯鋪老闆出門,偶然聞到街頭有一縷奇香飄來,遁香而發現破瓦罐中剩酒與各種剩菜倒在一起。這位老闆因此而得啟悟,回店以各種原料雜燴於一往,配之以酒,創造了佛跳牆。

美食怪談|《安家》中的佛跳牆究竟有多好吃

所以,從佛跳牆的來源典故上看,基本上有一個核心的點,第一是用料多,雞鴨、羊肘、豬蹄、排骨、鴿子蛋、海參、火腿等。第二就是調料,姜、蔥、桂皮、乾貝發起、水髮香菇、鮑汁的加入,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複合氨基酸,所以應是香氣濃郁的。第三就是酒的使用。按說湯汁類的食物,加上酒味道會有點怪。但在中國南方地區,酒入菜也是很普遍的,紹興的料酒、南方的三杯雞也是這麼一些例子。據說佛跳牆在煨制過程中幾乎沒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開壇之時,只需略略掀開荷葉,便有酒香撲鼻,直入心脾。盛出來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食時酒香與各種香氣混合,香飄四座,爛而不腐,口味無窮。

美食怪談|《安家》中的佛跳牆究竟有多好吃

我是祖籍福州的福建人,在小時候因為一直不在福建長大,一直無緣嘗試佛跳牆。待長大工作後,僅有的幾次回福州,朋友幫忙預定了住在暢春園酒店,正巧就吃到了這道名菜。我一直生活在廣東,對熟悉燉湯和各種湯料的廣東人來說,佛跳牆給我的感覺不是太習慣,我一直覺得,酒的使用,搶了湯中食材的原味。但是即使是這樣,我不得不承認,酒很好的做到了對湯中食材,特別是幹法仙貝、幹發海參、幹法香菇等食材,有明顯的提鮮作用。在福州出差的三天時間裡,我分別在暢春園和有名的安泰樓吃過佛跳牆,覺得都很贊。回到生活的廣州,偶然在體育西找到一家吃佛跳牆的店,明顯有改良,不過味道還不錯,用花膠做湯底,然後燙雞喝湯,也是非常的廣式。至於正宗不正宗,這個就不評價了。

美食怪談|《安家》中的佛跳牆究竟有多好吃

您吃過這道菜嗎?覺得如何,如果有興趣,各位可以百度一下這道菜的做法,分享一下您的食用感覺。

美食怪談|《安家》中的佛跳牆究竟有多好吃

正宗佛跳牆加熱即食海參鮑魚鮮活海鮮半成品1。25kg酒店婚宴大盆菜

檢視